心與心的共鳴——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王勇春節期間慰問有關專家及一線干部職工側記 1月25日,農歷大年三十,國家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王勇(前左一),黨組成員張沁榮(前右一)等領導,看望慰問了秦皇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并代表總局黨組慰問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龐國芳(前左二)。本報記者 李長春 攝 趙陜雄 杜 吟 新春佳節之際,國家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王勇在總局黨組成員張沁榮以及有關司室負責人的陪同下,親切看望了為我國質檢科技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質檢專家龐國芳、張鐘華院士,并深入一線慰問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干部職工。 1月25日,農歷大年三十,正是人們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的日子。火紅的燈籠流光溢彩,聲聲爆竹綻放著喜悅,港口城市秦皇島一派濃郁的節日氣氛。王勇頂著凜冽寒風,早晨7時從北京出發,風塵仆仆趕到位于秦皇島檢驗檢疫局的“龐國芳院士實驗室”。 王勇與這位我國檢驗檢疫系統的第一名院士促膝而坐,深情交談。在實驗室,龐院士向王勇匯報了蜂蜜多殘留檢測技術的開發應用情況。當他聽說龐院士率先研究建立了農產品中400多種農藥殘留同時快速檢測的系列國家標準,并攻克了用一個方法同時快速檢測數百種農藥殘留技術難題時,王勇動情地說:“長期以來,您站在質檢科技的前沿,潛心研究,勇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就,為國家、為民族爭了光,這是我們系統的驕傲。” 實驗室里窗明幾凈,沙發前擺放著王勇送給龐院士的果籃和金橘樹。王勇微笑著指著金橘樹叮囑說,送這棵果樹,是希望你們桃李滿天下。你們肩負著科研和教學雙重任務,擔子不輕。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爭取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培養更多的接班人,努力為質檢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秦皇島期間,王勇還親切看望了秦皇島檢驗檢疫局和市質監局的干部職工,對他們表示慰問,并祝愿他們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在秦皇島檢驗檢疫局煤檢中心,王勇詳細詢問了業務流程、人員和工作情況。當聽說煤檢中心的儀器設備為國內一流時,他高興地說:“有了先進的設備,還要有優秀的人才;有了優秀的人才,還要有一流的管理。”他要求煤檢中心認真抓好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新年工作再上一層樓。 碼頭上海風陣陣,海鷗飛翔。王勇從一個實驗室來到另一個實驗室,在查看了實驗桌上的質量管理手冊后,他說,我們是抓質量管理的,自己內部的質量管理首先要搞好。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按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體現有效性、效率、可追溯性等。 在秦皇島檢驗檢疫局煤檢中心制樣車間,機器的轟鳴聲好像在唱著新春的變奏曲。王勇一進門,便伸出手來與工作人員一一握手。他拉著一位工作人員的手說:“明天就是牛年初一了,今天特地來看看你們。”“感謝王局長,這么遠特地來看望我們!”大家激動的笑容在臉上綻放。 1月26日,牛年大年初一。上午9時,王勇和張沁榮在看望、慰問了總局機關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干部職工后,又輕車簡從,來到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看望了張鐘華院士。 在張院士簡樸溫馨的家中,王勇握住張院士的雙手動情地說:“學海無涯苦作舟。在我們這個大家庭中,您能夠耐得住寂寞和清貧,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地奮斗,最終取得了院士的稱號,為國家爭了光,為質檢系統爭了光,我代表總局黨組給您拜年!” 當聽到張院士十幾年前因病切除了一個腎臟時,王勇叮囑在場的總局和計量院領導,一定要為張院士定期檢查身體。當聽到張院士介紹自己“今年已經68歲了,老了”時,王勇打趣地說:“科學人永遠是年輕。科學界的百歲老人很多,和他們比起來您還很年輕。” 夯實技術基礎,不僅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更要發揮好領軍人的力量。談到這個話題,王勇語重心長:“過去,中國的科技事業就是靠上世紀50年代幾百個回國的科技人才帶出來的,現在,我們有條件了,理應培養出更多的像張鐘華這樣的院士。要做好這個工作,首先,總局要當好伯樂,舉全局之力,把質檢系統人才規模搞清楚,制定出一個技術人員發展規劃;其次,要制定適應科技發展需要的科研體制、機制。” 不知不覺,1個小時的促膝交談很快就結束了。臨別前,王勇請執意要送他離開的張院士留步:“外面風大,小心著涼。愿您多保重身體,為計量事業多作貢獻,多培養人才。”《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