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為了提高全社會的節能減排意識,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從今年4月份開始,正式啟動了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程。按照該工程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將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廣高效照明產品1.5億只,第一批5000萬只已按不同份額分派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擬于今年10月底完成推廣。然而,工程推廣至今,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遭到冷遇。比如在江西,針對大宗用戶的100萬只節能燈,推廣了3個月卻只完成了10萬只左右,照此情形到10月底根本完不成任務。
【評點】在國家實施“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工程”之前,節能燈產品一直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有人把原因歸結為節能燈價格高而質量又難以保障。可是現在,國家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對工礦企業、醫院、學校等大宗用戶給予30%的財政補貼,對城鄉居民用戶給予50%的補貼,這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價格障礙。而參與推廣工程的節能燈供應商要么是行業龍頭企業,要么是獲“國家節能貢獻獎”的企業,產品質量也沒得說。可為什么仍有許多人排斥這項民心工程,將幾乎是半買半送的節能燈產品拒之門外呢?
許多參與工程推廣的照明產品公司都有這樣的遭遇:到小區推廣時,物業公司以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為由,不允許在小區內擺攤設點,有的物業公司甚至每天要收取一定數額的管理費;一些居民也對高效照明工程持懷疑態度,雖然燈上印有“政府補貼,綠照工程”的字樣,可小區居民抵觸心理很強,認為企業“打著政府的旗號”搞促銷、騙錢;買燈時要求居民填寫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等,有些居民對此很排斥。
對大宗用戶推廣遇到的問題更棘手:一方面,在一些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中,電費等所有能耗可以入賬,而改用節能燈卻往往無法通過財務預算,這種老規矩束縛住了不少單位抓節能的手腳,也使節能燈的推廣遇上了阻力;另一方面,許多大宗用戶單位辦事效率低下,推廣企業賣幾只燈要經過許多煩瑣的手續,“要找很多的人,最后還得找相關的領導出面協調才能解決”。除此之外,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推廣節能燈產品是一種具有政府導向性質的行為,購買單位(的采購人員)拿不到回扣,這也直接影響了這些單位的購買積極性。
事實上,上述推廣難問題均可歸結為兩點:一是綠色照明工程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民心工程尚未真正深入民心;二是有的推廣措施不得力,方法不當。同是推廣工作,山西、北京等這些省市就做得十分成功。為什么?就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相關部門在推廣之前和推廣過程中,不僅注重加大綠色照明工程的宣傳力度,讓普通百姓和大宗用戶知曉節能燈的好處,而且還注重采取靈活合理的推廣措施和方法,通過政策的、經濟的、技術的等多種手段,同時做好節能燈企業和接受單位(個人)兩方面的工作,以使推廣工作暢通無阻。
當然,政府部門最務實的工作,還是要權衡成本,拿出補貼的力度來。如山西免費給居民發放,北京居民一塊錢就能買到高檔節能燈,這樣做顯示的不是它們的財力和勇氣,而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心。《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