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文怡 劉 驥 本報記者 傅小冰
近年來,大量進口食品登陸中國市場,它們以光鮮的外表和不菲的價格,迅速成為海歸人員、白領階層、追求個性的年輕人追捧的對象,甚至一度引發了爭相購買、網上“曬”貨的時尚風潮。面對琳瑯滿目的進口食品,有人產生了疑問:這些漂亮的盒子里裝的究竟是什么?它們和價格相差好幾倍的同類國產食品有什么不同?進口食品是不是物有所值?
琳瑯滿目的“洋食品”
有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進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在15%左右。國內的沃爾瑪、家樂福、好又多、世紀聯華等大型商場、超市都設有專門的進口食品銷售區域。
記者在位于云南昆明正義路的百盛超市看到,進口食品專柜有“黑方”、“杰克·丹尼”等高檔洋酒,琳瑯滿目的巧克力、餅干、糖果、原裝進口飲料等休閑食品以及食用鹽、紅糖等日用食品。產自韓國的“樂天”370ml裝綠茶售價為每瓶19元,產自日本的“納貝斯柯”140g裝餅干售價為22元,價格均為國內同類產品的6~8倍。
該商場客服中心的李小姐告訴記者,近幾年來,進口食品的銷量在逐年提高,消費人群也由少數的海歸人員擴展到白領階層和喜歡新鮮事物的年輕人。“進口食品的價格組成包含了關稅、運輸成本、銷售風險等因素,所以比國內的同類產品高些。買進口食品的多為白領,由于他們都有較高的經濟收入,所以價格不是問題。”
選購了3盒日本“明治”巧克力的消費者秦女士說:“我女兒就喜歡吃進口巧克力,家里有很多國產的金元寶巧克力、心形巧克力,她連碰都不碰一下。”正在挑選洋酒的朱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常常買洋酒作禮物送人,覺得有檔次。
眾說紛紜“洋食品”
據了解,近幾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迅速,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在全球的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市場,肉類產品以及新鮮水果的進口量不斷增加。除從美國進口的食品外,意大利橄欖油、法國白蘭地在中國的銷量也是一路飆升。究其原因,除了國家實行減免稅率等優惠政策外,消費市場的日益擴大也是重要原因。
曾就讀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楊凌霄說:“回國以后我還是選擇購買進口食品,國外食品監管流程嚴格,質量有保障,口感好,外包裝漂亮,周圍的朋友也都買這些。”
相對于部分年輕人對進口食品的熱衷和追捧,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們認為消費進口食品會造成浪費,而且不是所有進口食品的質量都好,其中充斥著不少冒牌食品和質量不合格食品。
昆明市民何先生認為,“很多進口食品質量不過關,甚至有些還是‘三無’。另外,很多進口食品都是‘三高’食品,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容易導致肥胖。”
購買“洋食品”需謹慎
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張老師認為,進口食品在國內市場暢銷有主觀、客觀等多方面原因。客觀上說,進口食品在包裝上更能吸引眼球,在口感與質量上也與國內產品有所不同。主觀上說,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國外產品抱有很高的信任度,認為進口的就是好的,貴的就是好的。群體間的影響能決定消費觀,所以很多人會追求與交際圈內的親戚朋友購買商品的一致性,導致商品消費趨同化。
昆明市質監局的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進口食品時要注意辨別真偽:首先,查看進口食品上是否有中文標簽。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有關《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進口食品標簽必須事先經過審核,取得進出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進口食品標簽必須為正式中文標簽。其次,要注意查看所進口商品上是否有激光防偽“CIQ”標志。“CIQ”是“中國檢驗檢疫”的英文縮寫,該標志2000年開始加貼。另外,消費者可向經銷商索要查看“進口食品衛生證書”,該證書猶如進口食品的“身份證”,只要貨證相符,就能證明該食品是真正的“洋貨”。
最后,昆明市質監局的工作人員還提醒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后應保留相關票據,如果發現質量問題,應及時向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投訴,保護自己的權益。 《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