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細節 更深的關懷
——從奧運村到殘奧村
□ 新華社記者張 寒 高鵬 汪 涌/文
奧運會閉幕,殘奧會登臺。圓滿完成使命的奧運村在緊張的轉換工作之后,順利變身殘奧村。8月30日,當記者在北京殘奧村新聞發言人鄧亞萍的帶領下,通過參觀設施、體驗服務,領略了殘奧村對“更加注重細節,更加注重人文關懷”指導思想的踐行。
輪椅存放區與觸摸版的
“鳥巢”“水立方”
在殘奧村餐飲副總經理崔勇看來,要讓“兩個奧運會同樣精彩”,必須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在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的運動員餐廳,25天前于奧運會期間參觀過這里的記者發現,很多細節都發生了變化,座椅的密度明顯降低,行走的通道更加寬敞,取餐臺有的降低了高度,有的則干脆拆除,而原本設置了運動員風味餐廳的東南角則空出了一大塊場地。
崔勇告訴記者,原本能容納5000人同時就餐的這個餐廳,為了方便殘疾人運動員,搬走了1000多把椅子以使用餐環境更舒適,將取餐臺降低約10厘米以方便輪椅運動員取用餐點,有的則干脆拆除,好讓運動員可以直接驅動輪椅到餐柜前,而餐桌則是從奧運會期間沿用至今的,原來這批桌子最早設置時就考慮到了殘疾人運動員的特殊需要,高度全部低于85厘米。至于搬走運動員風味餐廳所空出來的大片場地,其實是專門辟出來為就餐者存放輪椅用的區域。崔勇說,很多運動員就餐后會直接奔赴賽場,這時他們的陪同人員會同時攜帶競賽用輪椅,有了這個存放區,運動員就能臨時甩開這個負累,坐著生活用輪椅去吃飯了。
在距離輪椅存放區不遠的餐廳南門,幾個精致的場館模型會第一時間吸引所有入場者的目光。它們中有金光燦燦的“鳥巢”,有光影錯致的“水立方”,還有與“鳥巢”鋼架結構別無二致的局部模型,每個模型前都有詳細的盲文說明。崔勇隨手掀起“鳥巢”、“水立方”的“蓋”,一排排比米粒還細小的縮微版觀眾席座椅、游泳館跳臺歷歷在目,原來這是專為盲人運動員準備的觸摸模型。硬件之外,這里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也接受了特別培訓,比如在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幫助前先要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很多殘疾人其實生活能力很強,以平等的態度相待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崔勇解釋說。
除了以上變化,殘奧村運動員餐廳的供餐規模與奧運村相等,也同樣是24小時服務,菜單同樣是8天一換,而由于9月2日開始恰逢穆斯林的齋月,這里還將特別加強夜間的供餐服務。按照崔勇的話說,和奧運會時相比,殘奧會的服務只會更精彩。
中國技師與北京殘奧會的
特殊遺產
作為北京殘奧會的輪椅假肢維修合作商,奧托博克健康發展集團的工作人員8月30日上午10點剛下飛機,短短半天時間,已經裝配好各種設備,接待第一個前來維修輪椅的殘奧會運動員了。工作人員舒曼介紹說,殘奧村的這座輪椅假肢維修中心只是北京殘奧會期間的十余個維修場所之一,為了這次殘奧會,他們公司選拔了來自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名技師,為這里的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從零部件到維修過程的全方位免費服務,且維修數量不封頂,有多少需求就提供多少服務。作為雅典殘奧會贊助商,擁有豐富殘奧會服務經驗的該公司還將為北京殘奧會留下一份特殊的遺產。他們首次在舉辦國當地選拔、培訓技師,由中國殘聯推薦的50名中國技師成為這個項目的受益者。
說起維修中心的條件,舒曼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個中心的規模與往屆“不可比”,因為他們完全沒想到殘奧村會提供這么好的位置與設施。殘奧村運動服務部醫療衛生處處長甄小珍則表示,維修中心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持續到晚上11點,和綜合診所的開放時間一致,而且和后者一樣,一旦有“急診”,這里的維修工作將通宵達旦。
居住設施“無障礙”
更要方便安全
和奧運村相比,殘奧村的接待任務是奧運會時的一半,然而,從約15000人到7383人,入住率的降低并沒有使殘奧村的運行標準降低。
在擁有42棟6層和9層公寓樓的殘奧村生活區,為了讓殘疾人運動員的出入更便捷,每棟公寓只使用1到3層;在公寓內部,每個床位的床頭墻壁上都安裝了紅色緊急按鈕,有應急專項服務小組人員24小時值守;很多生活細節也被一一考慮周全,開關和掛鉤的高度都降低了,無障礙的淋浴區里增加了浴凳、洗手池,馬桶兩邊安裝了扶手架,大袋擦手紙和生物垃圾袋則在衛生間和臥室均有配備。8月30日上午剛剛入住殘奧村的墨西哥標槍運動員路易斯·阿爾伯托說:“這里的一切都好得超乎想像,住宿條件很舒適,各項活動的組織安排也很流暢,我對北京殘奧會充滿期待。”《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