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標準化前沿——模塊化(十四)
大規模定制 生產的基石
提 要
■模塊化是企業應對多樣性挑戰的最佳選擇。通常的模塊化設計和制造都是圍繞多樣性做文章,就是將產品的功能或結構模塊化,再由功能模塊組合產品。
□ 李春田
1910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裝配廠用傳送帶把裝配工作連接起來,并按固定節拍移動,這種生產線為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大規模生產是經常重復生產一種或少數幾種類型的產品,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靡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主導模式。
大規模生產方式盛行的年代,基本上屬于商品短缺時代。商品越短缺,需求越旺盛,越容易壓抑個性。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商品開始過剩,到20世紀70年代,賣方市場讓位給買方市場。在賣方市場環境下,具備統一的、基本使用功能的標準化產品能夠被消費者接受。到了買方市場,情況發生了變化,企業為尋找出路,放棄統一的標準,針對細分的市場和不同的消費群體開發出多樣化產品。這樣,在某些領域,現在乃至將來還會有發揮作用的空間的大規模生產方式作為主流的生產方式的歷史使命已經完結,一種新的更能適應當今市場形勢的生產方式———大規模定制已經應運而生。大規模定制以大規模生產的高效率、低成本,制造顧客買得起的個性化產品為特征,是定制生產的一次質的飛躍。大規模定制推倒了隔在開發人員、制造人員與客戶之間的障礙,形成了一種集企業、客戶、供應商和環境于一體的新型生產方式,是生產方式的創新。
從大規模生產到大規模定制生產的變化是悄然進行的。這個變化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大規模生產已經遇到了很多難題。隨著個性化需求的增加,企業必須以足夠多樣性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市場需求,每一種產品或服務都面對具體的、細分的市場和顧客。如果企業想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不僅產量要增加、生產規模要擴大,而且隨著顧客的增多,品種規格的多樣化也勢必隨之增大。這是外部多樣性。企業要取得競爭優勢,必須具有應對外部多樣性的特征和能力。但是,每一個細分的市場和顧客群乃至單個的顧客都可能有其特殊要求,企業開發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產品,不僅要有一筆可觀的投資,要經歷較長的周期,而且生產管理和加工制造也極其復雜。而每開發出一種新產品,就產生一批特殊的零部件。產品的品種規格越增多零部件的種類也越多,在批量很小或者沒有批量甚至是單件加工的情況下,制造效率低、質量不易保證,有時還須單獨設計和制造專用工藝裝備,會使制造成本增加到企業和客戶都無法承受的地步。隨著零部件種類的增多,原材料的品種規格乃至工具的品種、規格和庫存總量都要增加并且使管理難度增大、管理效率以及企業經濟效益降低。這些妨礙或制約外部多樣性的內部因素,稱為內部多樣性。
外部多樣性是企業應具備的能力,而且越大越好。但隨之增加的內部多樣性會使外部多樣性的能力被削弱。這就是每一個大規模定制企業都必定面對的兩個多樣性的挑戰。
模塊化是企業應對兩個多樣性挑戰的最佳選擇。通常的模塊化設計和制造都是圍繞兩個多樣性做文章,就是將產品的功能或結構模塊化,再由功能模塊組合產品。由于模塊是可以獨立開發制造的單元,在接口和界面等要素標準化的條件下,模塊的設計和制造可以分散化。原本在一個企業進行的設計、制造分散到眾多的企業,每個企業的內部多樣性都不突出,這就有效地減少了內部多樣性。
由模塊組合的產品更積極的意義是擴大外部多樣性的同時有效地減少內部多樣性。因為模塊化具有組合化的全部特性。除專用模塊之外,標準模塊是可以在系列產品之間乃至跨系列產品間通用。一種模塊可以參與許多產品的組合,這就可以用有限種類的模塊組合成盡量多的、滿足個性要求的產品。
大規模定制生產的成功案例很多。如日本松下的一家子公司,通過采用構件模塊共享技術,使一個或多個構件依顧客而改變,生產量身定制的自行車,包括賽車、公路車、山地車等18種型號、199種顏色圖案的1000多萬種變型車。客戶確定了型號、顏色、設計選擇后,企業便對客戶進行精確的工效學測量,以確定量身定制的模塊的尺寸、規格。所有這些信息傳給工廠,計算機便繪出定制圖紙,然后制造符合每一個客戶測量值的車架,包括在車架上絲印客戶的姓名。交給客戶的是一臺名副其實的量身定做的自行車,車的高度、顏色、配制等完全令顧客滿意。這是典型的大規模定制,因為真正量身定制、特殊加工的只有少數一兩個構件,其余的都是可以大量生產的通用模塊。
大規模定制開創了一條改變類似產品標準化慣常做法的新思路。以往,為遷就生產過程的批量要求,便在標準化過程中,往往讓顧客犧牲舒適,做出妥協。按大規模定制的思路設定產品標準和產品尺寸系列,并且公司能做到類似于自行車的大規模定制滿足客戶要求,而不再以妥協并且犧牲舒適去接受標準規格的產品,企業一定會獲得競爭優勢。(全文完)《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