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近期發生的“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關注。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響應啟動后,由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組成的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全面開展了對乳制品市場的治理整頓。國家質檢總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對市場上所有嬰幼兒奶粉、液態奶進行全面檢驗檢查,對不合格產品立即實施下架。與此同時,組織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嬰幼兒奶粉生產和奶牛養殖、原料奶收購、乳品加工等各環節開展檢查;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對違法犯罪分子和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評點】“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所引發的現實和潛在的社會影響,超乎人們的想象。由于這一事件涉及的企業數量多、分布地域廣,而且多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使得這一事件不再是一種局部的、個別的、孤立的事件,而成為一個行業性的全局事件,其性質也從一般的質量安全問題轉化為行業生存問題。
也就是說,我國乳業如今正面臨著哈姆萊特式的選擇困境:生存,或者死亡。有人說,此時此刻,“斷臂求存”當是中國乳業唯一的選擇。不錯,中國乳業是要斷臂求存,但在此之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斷之臂在哪里,以及從哪里斷起。
事件發生后,許多企業把問題歸結在原奶收購環節,認為是不法奶販子害了企業。要知道,原奶收購環節的問題只是手指頭的問題,手指頭爛了,這看得很清楚,但這只是一種表象,病源不在這里。其實,早在事發之前,許多乳企已經感覺到乳業存在的深層問題,或者說已經發現了病源,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問題已經到了需要斷臂求生的程度,而像三鹿這樣的企業,更沒有意識到自己恰是一條要斷之臂。
在一些媒體上,人們還能看到三鹿站在圈外分析我國乳業形勢的文字:我國乳業近些年的發展問題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許多地方和企業對乳業發展周期性和規律性認識不足,導致乳業現階段發展呈現不科學和盲目性。比如在河北,近年來牛奶加工能力迅速膨脹,但受客觀條件制約,與之相配套的奶源資源、基礎設施還很滯后,而一些地方政府和牛奶加工企業只考慮到企業發展,沒考慮到乳品加工能力增長已經遠遠大于奶源資源增長速度,沒有從宏觀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角度考慮如何發展奶業,而是簡單、機械地強調地方經濟發展,盲目招商引資上項目。
在這種發展思路之下,乳業各個環節問題叢生:養殖方式落后,良種覆蓋率和單產水平低;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不順,奶農急功近利,時有摻假行為;乳品加工企業惡性競爭,奶源爭奪戰頻繁;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原料奶質量標準、液態奶加工工藝及產品標準不完善。這期間,奶販子應運而生。奶資源緊張的時候,奶販子向廠家施壓抬高價格,奶資源過剩的時候,他們又向奶農施壓壓低價格,充當雙向盤剝者。而多了這一個中間食利者,也就意味著多了一重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風險。
由此看來,我國乳業要斷臂求生,所斷之臂絕非僅僅是治理奶販子,也不是關停幾家像三鹿這樣的企業。真正要斷的,應該是早就存在問題的“觀念之臂”。
《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