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國慶節期間,葡萄酒的銷售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從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協會組織對葡萄酒進行抽查和比較試驗的結果看,市場上正規渠道銷售的葡萄酒質量指標較好,基本上沒有發現假葡萄酒和假冒知名品牌的劣質葡萄酒。但監管部門和消協同時表示,目前市場上有部分葡萄酒企業在酒的外包裝上印有“××××年”或“×年窖藏”等字樣,在宣傳上玩“年份”噱頭,制造價格和品質誤區,誤導消費。
【評點】俗話說,“酒是陳的香”,但這對葡萄酒而言并不一定適用。葡萄酒是一種活的、有生命的產品,有一個從年輕到衰老的生命周期。因生命力不同,葡萄酒有新鮮型和陳釀型之分。世界范圍內每年生產的葡萄酒大多數是新鮮型的葡萄酒,生命較短,不過一兩年時間,有的葡萄酒甚至在出廠幾個月后便開始老化,不再適合飲用,因此需要盡早飲用。而具備陳年能力的葡萄酒,雖然可存放5年、10年或更長時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酒質也會逐漸走下坡路,也并不是儲存越久越好。至于用來拍賣的一些天價歷史名酒,實際已無飲用價值,買家看重的更多的是其文化和歷史價值。
而且,葡萄酒是葡萄的發酵產品,葡萄酒的質量先天在于原料,后天在于工藝,故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藝”之說。葡萄質量決定葡萄酒的類型、葡萄酒的質量、采用的工藝條件、陳釀方式及其酒的發展潛力。而葡萄的質量取決于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土壤條件、栽培方式、采收期及采收方式等。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葡萄酒不是釀造出來的,而是“種”出來的。而作為原料的葡萄的質量,則主要取決于葡萄產地的土壤及葡萄生長期的日照、降雨量、溫差等氣候條件。對某一個產區而言,品種一經種植就會多年不變,而土壤因素也是相對固定的,唯一活躍變化的是每一年的氣候條件。因此,年份通過氣候條件的變化影響葡萄的質量,進而影響到葡萄酒的質量。所以說,標注年份用以表現葡萄酒質量等級和檔次就不難理解了。
按照國際慣例,葡萄酒標注的年份應該是葡萄出產的年份,只有用當年的葡萄榨取的葡萄汁為原料,生產出來的葡萄酒才能標稱為當年的年份葡萄酒,好年份的酒價格一般都大大高于普通年份的葡萄酒,有的甚至高出幾倍。但是,大多數消費者對上述知識知之甚少。正是看到消費者對葡萄酒年份存在不科學的認識,一些商家才動起年份的歪腦筋忽悠消費者,葡萄酒的價格也隨著其標注的年份而水漲船高,而商家的這種誤導反過來又加固并擴大了消費者的錯誤認識,形成惡性循環。
2005年6月,央視曾曝光某知名葡萄酒企業年份酒造假事件,引起社會對葡萄酒年份酒真實性的廣泛質疑,而這一事件也催生了《葡萄酒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出臺。從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該標準規定,“年份葡萄酒”所標注的年份,必須是葡萄采摘的年份,不能再以“××年陳釀”的噱頭糊弄消費者。該標準出臺后,市場上泛濫的“年份酒”亂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標準的執行力度尚待進一步加強。《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