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北京奧運會給了人們一把鑰匙,一把了解中國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鑰匙。”北京奧運會之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這樣說。如今,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已落下帷幕,奧運會后的中國經濟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奧運會不會成為分水嶺
近來,有一些海外人士稱,隨著奧運會的結束,2009年、2010年對中國經濟來說,將是很困難的年頭。“毫無疑問,籌辦奧運會有力推動了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但由于北京的經濟總量只占全國的很小部分,因此籌辦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宜估計過高。”這是國家領導人在接受外國媒體聯合采訪時的回答。
統計顯示,2002年至2007年,北京年均用于奧運會的投資尚不到全國每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從建設規模看,北京奧運工程竣工面積為71.83萬平方米,只相當于2007年全國房屋竣工面積的0.0139%。“如果說中國經濟像大海,那么,跳進一只青蛙,對大海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認為,奧運會對于中國經濟確有刺激作用,但奧運會后的中國經濟仍主要受宏觀政策和全球經濟走勢的影響。奧運會是對中國概念在世界范圍的一次大營銷,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直接拉動是微乎其微的。
一些經濟學家近日對奧運會后中國經濟的發展表示樂觀。厲以寧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奧運后的滑坡。奧運會結束后,更多的后續需求會隨即跟上,中國不愁沒有新的投資熱點。更為關鍵的是,目前中國經濟處于下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城市化、工業化的過程都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不管有沒有奧運會,經濟都要發展。”張孝德說。
正視面臨的挑戰
2000年悉尼奧運會后,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即出現GDP增長率小幅下滑、投資大幅下降、房地產業衰退等跡象,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遭遇“奧運低谷效應”,悉尼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在它之后,承辦2004年夏季奧運會的雅典為了那短短16天的狂歡,竟背上了10年的債務。
“奧運低谷效應”是大多數奧運會承辦城市難以擺脫的陰影。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與經濟潛在增長率穩步提高,加之經濟總量大,地域遼闊,經濟體系齊全,回旋余地較大。因此,奧運會的結束不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但是,如何避免物價的過快上漲,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促進中國經濟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也是奧運會后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表示,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既面臨周期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奧運效應”的疊加影響。為此,應該積極放大奧運會對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負面效應。
繼續平穩較快增長
面對諸多問題和不確定性因素的挑戰,中國經濟依然保持活力,因為其擁有最大的市場、穩定的政治環境,以及投資、外需和內需三大經濟拉動因素,加上宏觀調控手段日趨成熟,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王一鳴認為,奧運會影響的是預期,“一保一控”的目標就是要穩定通脹預期,防止出現全面通脹,同時把握好“保增長”和“控物價”之間的平衡點,保證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可以預見,今年我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較快速度,原因有二: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長期基本面良好;二是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短期動力不減。同時,在節能減排等產業政策引導下,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明顯加快,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如今,市場情況已發生了變化,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控已使得中國經濟過熱風險開始消退,經濟運行逐漸回歸到正常軌道上。”經濟學家樊綱表示,股市、樓市的風險已在很大程度上釋放,能源價格也作出調整,所以更不必過多擔心奧運會后的中國經濟。《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