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馮曉芳 劉菊花
受國際能源、資源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影響,加工貿易企業近期紛紛發出“日子不好過”的感慨,更有部分企業停產倒閉。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加工貿易企業占70%以上,長期以來的“低水平”制造模式,導致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達6%以上。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測算,匯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加工貿易企業的運營成本將提高0.5個至0.8個百分點。統計顯示,僅人民幣升值一項,我國上半年電子信息行業就減少收入達260億元。
“空前壓力也是我國電子信息產品走出‘低水平’制造模式的最大動力。多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資本和技術積累,具備了提高發展層次和發展質量的基礎和條件。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我們將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改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肖華8月27日說。
據了解,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在今年加大培育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推動企業間加強聯合與合作,優化存量資產,培育行業內龍頭企業,形成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體系;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到國外就地設廠生產,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匯率風險;加快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發展,形成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協調互動的發展局面。
同時,政府部門還將完善電子信息行業管理,加大規劃、政策和標準指導力度,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努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電子市場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競爭行為。
只有加強自主創新,才能走出利潤率不高,對資源和環境造成極大壓力的“低水平”制造模式,從而使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得以提升。
“自主創新不是關門創新,更不是脫離國際電子信息技術的主流另搞一套。”肖華說,對于大部分先進的技術,主要做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于有一定技術基礎、在產業內量大面廣的產品,我們鼓勵集成創新。對于買不來、換不來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特別是長期以來一直制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必須集中力量,實現原創性突破。《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