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等專家認為
奧運不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分水嶺
□ 任 芳 張 旭/文
奧運會帶來的經濟和投資增量在中國經濟和投資總量中的比重很小,奧運會不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分水嶺,不會改變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大勢,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在8月17日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舉辦的奧運會與中國經濟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等作出以上判斷。
專家認為,四大因素決定奧運會后中國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王一鳴說,第一,過去7年中國經濟主要推動力是儲蓄率較高,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巨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市場潛力巨大,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以及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這些基本動力不會因奧運會結束而發生變化。
第二,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受奧運經濟的影響較小。北京市經濟僅占全國經濟總量的3.6%,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也僅占中國過去4年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0.55%到1.06%。
以北京和青島為例,北京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開忠說,奧運會對北京過去7年的經濟增長貢獻率最多10%;青島市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處處長劉岐濤說,7年來通過籌備奧帆賽對青島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約占青島國內生產總值的4.5%。
第三,中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從基礎設施到制造業、服務業,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奧運會結束后,中國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不會出現“后奧運衰退”。
楊開忠介紹,2006年以來北京投資的強勁需求主要來自城鄉建設、新城建設和重點鎮建設。奧運后這些建設的力度相對于奧運籌辦期來講,將有增無減。今后7年,僅北京軌道交通的新增通車里程至少要達到360公里,遠高于奧運籌辦7年新增的149公里。
劉岐濤表示,奧帆賽對青島服務業的拉動作用將會持續較長時間,助推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特別是青島服務業、旅游、物流、會展、信息產業將得到較快發展。
第四,中國政府采取措施努力擴大國內需求,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促進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這些措施將有效避免經濟大的起落,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較快發展。
王一鳴同時指出,隨著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減弱,以及中國經濟周期性回調,還應看到“后奧運效應”對經濟發展的疊加影響。為此,要有效發揮奧運場館和關聯基礎設施的作用,降低體育場館利用不足帶來的資源閑置和浪費;加大環保和生態建設投入,促進了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此外,要充分利用奧運會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效應,促進和引導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現代流通、信息傳輸、房地產、旅游會展和文化體育等服務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同時充分發揮舉辦奧運會帶來的精神財富和品牌效應。《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