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前門的質量變遷
現代商業功能與古都風貌實現完美融合
□ 本報記者 劉伊婷
古典、氣派的五牌樓上,金色大字和油漆彩畫盡顯肅穆;青白石鋪就的步行街頭,老北京“當當車”的鈴鐺聲將再次回響;灰色磚石制門面,夾雜著雕梁畫棟的五彩顏色;京味十足的撥浪鼓、鳥籠架、冰糖葫蘆紛紛化身為特色的路燈……8月7日,煥然一新的前門大街正式開門迎客,不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也引來無數有著前門情結的“老北京”。
“感覺又回到了小時候,前門最鼎盛的時期。”站在煥然一新的前門大街上,曾在前門生活的劉老先生感慨萬千,在他的記憶里,前門早已不是兒時的模樣,“人多,老店多,但環境很雜,很多不起眼的老舊樓群,四處散亂地停放著人力車。”雖然繁華依舊,但始終透露出幾分不和諧的無序。一些學者也對其未來表示憂慮:“隨著時代的發展,前門大街的民族特色正在漸漸喪失。曾經的香蠟鋪和掛貨鋪已成為過去,曾經以經營酸梅湯和秋梨膏為特色的通三益也成為時代的記憶。”
幾經風雨,歷時一年的保護、修繕,這條地標性的老街成功再現清末民初繁華風貌,重現古都北京的風華絕代。據了解,此次已是前門大街的第五次整修,它開始于2007年5月9日,歷經32次專家論證和此前4年的醞釀準備,“規劃方案修改了9次,最終確定以‘保存真實史跡,再現記憶符號’的修繕原則。”參與前門大街修繕的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員、著名古建專家王世仁如是說。
據王世仁介紹,此次是前門大街的第五次整修,最早的修繕方案是想恢復明清時期的前門大街,但由于缺乏充分可靠的影像資料而無法達成??紤]到七八十歲的老北京人真正熟悉的其實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商業鼎盛時期的前門大街,最后決定恢復民國初期前門大街的風貌。但民國初期的照片資料也很難尋覓,所以最后的修繕方案是以一組拍攝于1957年的老照片為范本設計的,“因為上世紀50年代的前門大街還保存有大量民國時期風格的建筑,所以基本能反映30年代前門大街最輝煌時的樣貌。”而此次重修,“半數以上的老建筑被保存,此外,還復建了正陽橋五牌樓,廣和樓、中和戲院、廊坊頭條胡同3個老牌樓,仿建了52座具有歷史風貌的建筑”。王世仁說。
正陽橋五牌樓位于前門大街北端,是前門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歷史上曾是北京最大的木質牌樓。此次修繕,嚴格按照歷史照片和文字記載,依照原狀在原址進行了復建。復建后的五牌樓保持五間、六柱、五樓的典雅大氣風格,采用“旋子金線大點金”手法進行彩繪,正中書寫“正陽橋”三個金色大字,與歷史記載完全一致。
氣派的五牌樓下,古香古色的青白石路一路延伸。根據史料記載,自明成祖遷都北京以來,前門大街就是皇帝去天壇、先農壇祭祀必經的御道。正因如此,在這次修繕中,前門大街也恢復了這一重要歷史景觀,在21米寬的大街中央,精心鋪設了2.92米寬的青白石御道。如此一來,“天街”的稱號當之無愧。
由于前門大街將是馬拉松等賽事的比賽場地,備受關注的“當當車”在奧運期間暫時不能運營,但其真實還原歷史,已開啟了不少人的記憶閘門。上世紀20年代,有軌電車可是北京城最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也叫“當當車”,運營42年后退出歷史舞臺,只有在一些老電影里才能一睹芳容。如今,取名為“前門一號”和“前門二號”的有軌電車再度成為前門大街上的亮麗風景。這兩輛“當當車”,依照1924年北京最早引進的老樣式進行設計、制造,可容納84人乘坐。車廂內兩排木制座椅古色古香,只是新裝的車載電視“暴露”了它現代化交通工具的特色。與以前不同的是,新式的“當當車”采用超級電容,抵達終點后只需要1~2分鐘即可完成充電。
“店面比以前更氣派了,不知道味道有沒有變化。”全聚德烤鴨店門口長龍般的隊伍里,有人發出如此質疑。透過窗明幾凈的大玻璃看進去,食客們心滿意足的表情已是最好的回答。雖然全聚德分店遍布京城各處,但很多人對此家情有獨鐘,畢竟,前門大街是全聚德等老字號的發源地。
開街當天,大北照相館、慶林春茶莊、億兆百貨、都一處燒麥店、一條龍羊肉館等老字號全部門庭若市,他們的回歸皆大歡喜。天街置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田耘曾明確表示,對于前門大街的商戶組合,他們所做的第一點就是要堅持前門大街土生土長、原生原創的老字號的重張開業全部回遷。同時,積極引進國際范圍的知名商業品牌入住。
為了實現了現代商業功能與古都風貌完美融合,新的前門大街在設計方案中特別強調商業功能,因而一些按照歷史恢復的建筑都采用了大玻璃門窗,以適應現代商業發展。而北段的月盛齋等九座歷史遺存建筑,將盡量保持原貌,以觀賞功能為主,商業功能為輔。《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