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孔”杠鈴登上奧運賽場
中國企業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奧運舉重器材歷史
□ 張 玲 李 巖/文
8月9日,中國運動員陳燮霞摘得女子48公斤級舉重金牌。在運動員奮力拼搏的背后,中國制造的比賽器械也在同世界強手進行著默默地比拼。
也許有人注意到,陳燮霞舉起的杠鈴上,印有紅雙喜的品牌字樣。同這家國產品牌一起躋身奧運會舉重賽場的,還有河北泊頭市的張孔杠鈴。它們進入奧運會賽場,意味著我國首次打破了日本企業長達6屆壟斷奧運會舉重器材的歷史。
7月中旬,河北泊頭市張孔杠鈴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專用比賽杠鈴運抵奧運賽場。這樣一個僅有40余名員工的小企業,為什么產品能在與國際、國內知名大企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
“我們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這是張孔杠鈴登上奧運賽場的關鍵!”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張志國給出了答案。
創建于1983年的張孔杠鈴制造有限公司,起步于家庭作坊,經過20多年的發展,至今仍是僅有40余名員工的小企業。這樣一個小企業,無論在規模還是資金實力上,都無法和一些國內外大型企業相比。但在強手林立的國際體育器材行業,張孔杠鈴抓住質量這個核心,以“質量追求無盡頭”的理念,最終讓張孔杠鈴成功走上了奧運賽場。
細節決定成敗。在滄州市、泊頭市質監部門的幫助下,張孔杠鈴公司注重從細微之處抓產品質量。公司從創建開始,就在當地質監部門幫助下,制定了杠鈴的企業標準,后又執行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為確保量值的準確,質監部門堅持為企業檢定與修理稱重天平,使其重量控制在允許誤差范圍內,對所用的材料進行檢驗,從源頭把關。此外,國家體育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還多次對張孔杠鈴進行質量檢測和技術指導。這些都為杠鈴過硬的品質提供了保障。
據張志國介紹,盡管張孔杠鈴已經獲得了國際舉聯認證,并在2006年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2006年地中海舉重錦標賽和2007年亞洲舉重錦標賽等重大國際比賽中嶄露頭腳,但想加入奧運會器材供應商的隊伍絕非易事。舉重杠鈴看起來“傻大粗笨”,但制造過程對技術要求非常高,誤差要控制在萬分之幾,稍有誤差都會破壞平衡,影響運動員水平的發揮。杠鈴由杠鈴桿、杠鈴片和卡箍三部分組成。杠鈴桿的彈性、轉動量、曲直和桿身花紋的粗細等都十分關鍵。彈性不好,不利于運動員發力,還有可能弄傷鎖骨;轉動量太小,極易導致運動員手臂骨折,太大則易脫手;即使有肉眼看不出的輕微彎曲都將破壞杠鈴平衡;桿身花紋太深,容易刺破手,太淺導致桿身光滑會造成脫手。
為抓好產品質量細節,張孔杠鈴制造有限公司對于運動員以前反映的桿身花紋太深刺手的問題,專門請人制作了新刀具,設計了新花紋,獨創了45度的滾花,結束了過去整個行業里僅有60度、30度兩種滾花的歷史。不但外觀更好了,而且提高了運動員的抓力,還避免了花紋對運動員雙手的傷害。經過多次改進,張孔杠鈴公司解決了產品卡箍不緊、影響平衡、增加訓練和比賽時器械安裝時間的問題。
舉重臺上的油漆面很亮,減小了臺面摩擦力,杠鈴受力后容易發生移動,這是又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于是,該公司直接找到油漆廠家,專門調制新產品,達到了即使表面再亮也不會滑移的效果。如今,外觀看上去笨粗的張孔杠鈴,歷經不斷改進、更新,一根張孔杠鈴桿已擁有8項國家專利。
依靠過硬的質量,張孔公司生產的杠鈴及舉重臺等產品,已占到國內市場份額的80%,產品出口到意大利、加拿大、智利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好運北京”測試賽上,一些參賽的運動員稱,張孔杠鈴絲毫不比國際一流產品遜色,甚至比國外產品還要好。
“我們的產品將以質量求發展,繼續加強與國際舉聯、亞洲舉聯和各國舉重協會的合作,力爭把張孔杠鈴擺上世界每次舉重大賽的賽場。”張志國躊躇滿志地說。《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