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口大閘蟹進京上市
標準化促進黃河口大閘蟹品牌建設
□ 黃 亮 牟海寧
日前,“保質量、保安全、助奧運——山東省十大漁業品牌推介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來自山東東營市的黃河口大閘蟹以其個大、體肥、綠色等特點引起了與會者的濃厚興趣。黃河口大閘蟹加工銷售企業與北京市京深海鮮批發市場等水產品批發市場、超市簽訂了供貨協議,并做出承諾:“保證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保證不使用任何藥物,保證按要求及時供應。”黃河口大閘蟹從此圓了服務北京夢。
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東營市位于黃河三角洲腹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奔騰千里從這里注入渤海。海河相連,水草豐茂、氣候適宜的自然條件,為黃河口大閘蟹提供了天然的繁殖、生長、棲息場所。背甲淡青色或褐黃色,腹部呈銀白色,基本無水銹斑,成蟹螯足具濃密的棕褐色絨毛,步足剛毛呈金黃色,第二步足長節超過眼球的位置,額齒間的缺刻深而明顯,是黃河口大閘蟹的獨有特征。河海交匯的天然地理條件還賦予了黃河口大閘蟹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優良品質。
優越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的環境,豐富的營養價值,都為黃河口大閘蟹開拓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1994年,大閘蟹人工育苗開始規模化生產,東營市大閘蟹養殖規模逐年擴大,產量也逐年提高。但是,在2001年之前,與南方淡水蟹養殖情況相比,黃河口大閘蟹產量小、銷量少、利潤低,散養戶數量較多,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程度較低,大閘蟹的大小、成色參差不齊,年產蟹苗不足1000千克,年銷售成蟹不到3000噸,成蟹市場也不景氣。
2000年,東營市委、市政府開始提出打造黃河口農產品品牌的發展戰略,提出到2010年,建成6700公頃池塘標準化養殖、6700公頃葦田生態養殖、6700公頃水庫生態養殖三大基地,并逐漸拓展黃河口大閘蟹養殖基地,培養綠色有機無公害的黃河口大閘蟹也被正式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
作為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東營市質監局聯合農業、海洋與漁業部門,制定了《黃河口大閘蟹品牌建設規劃》,成立了由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海洋漁業技術人員、苗種養殖技術人員、標準化養殖技術人員組成的黃河口大閘蟹品牌創建工作小組,專門服務黃河口大閘蟹的品牌創造。經過近5年的時間,東營市質監局、墾利縣質監局聯合有關部門制定完善了包括蟹苗繁育技術規程、成蟹養殖技術規程、成蟹質量要求、大閘蟹包裝運輸儲藏條件等在內的17項大閘蟹養殖技術規程和標準化技術文件,逐步建立起了黃河口大閘蟹質量標準體系,黃河口大閘蟹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格局開始逐步形成。2001年,黃河口大閘蟹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認定為名牌產品,2004年10月黃河口大閘蟹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2004年12月黃河口大閘蟹榮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
隨著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模式的推廣,東營市質監局聯合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了黃河口大閘蟹標準化養殖推進力度。2006年,爭取市政府在墾利縣牛圈村成立了黃河口大閘蟹扣蟹專業合作社,以惠魯育苗場和示范園為載體,成立了黃河口大閘蟹原種場和黃河口大閘蟹研發中心。并選取黃河口大閘蟹養殖加工龍頭企業———玉峰水產加工有限公司為試點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標準+基地”的標準化養殖模式,引導70余戶養殖戶加入了專業合作組織,并簽訂了黃河口大閘蟹標準化養殖合同。在試點建設過程中,東營市質監局和墾利縣質監局幫助大閘蟹養殖加工企業進一步完善了包括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在內的企業標準體系,強化了對大閘蟹養殖戶的標準化培訓和技術培訓力度,建立了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建立了產品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的大閘蟹生產檔案,實現了黃河口大閘蟹從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有案可查,逐步形成了產銷一體化的全程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2007年,玉峰水產加工有限公司獲得有機食品認證。
現在,黃河口大閘蟹標準化養殖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成蟹的成色和質量逐步提高,黃河口大閘蟹的品牌效應也與日俱增,廣大養殖戶更是在標準化養殖中嘗到了甜頭。從2001年到現在,全東營市黃河口大閘蟹養殖規模已經達到3.35萬公頃,年繁育大蟹苗5000千克,年銷售黃河口大閘蟹萬余噸,扣蟹4億只。如今的黃河口大閘蟹不僅暢銷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還順利打入韓國、日本、西歐等國外市場,年創產值達到3.8億元,為全市農民增加純收入近2億元。在濟南市農產品推介會上,黃河口大閘蟹還一舉創下單日訂單1000噸,協議價格1億元的銷售奇跡。
據了解,東營市人民政府今年已經申請了對黃河口大閘蟹實施地理標志保護,東營市質監局組織制定了山東省地方標準《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黃河口大閘蟹養殖技術規程》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黃河口大閘蟹 質量要求》,目前這兩項標準已經進入報批階段。《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