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思 通過技術創新與進步,找到節能突破口,這不僅是行業實現節能化大發展的一大進步與提升,更是一個民族企業在這場節能長征中真正履行“綠色、科技、環保”承諾所表現出的勇于創新、率先擔當的社會責任感,也是企業實現與社會共贏的集中表現,對于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毫無疑問,技術進步是實現節能的根本途徑和必由之路。日前,為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號召,一項新的節能省電技術———智能調速省電技術(SVE)在海爾空調問世,這一技術在空調中的應用已成功實現比普通空調省電59%的最優省電效果。毋庸置疑,這無論是對消費者抑或是行業發展前景來說,都意味著一次有益嘗試,更標志著行業實現節能化大發展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而從這項技術本身的社會意義來說,它不僅是全球能源危機與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共生的產物,在它的背后,更是一個優秀民族企業履行社會公民義務的核心體現。 綜觀近年來全球能源市場和社會發展情況,節能已成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和關注的熱點。以能源———原油為例,目前,國際原油價格不斷飆升,在38年來已上漲近80倍,且頻頻越過140元/桶警戒線,能源吃緊已成為擺在全球經濟面前的一大包袱。 與此同時,繼2006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將全球變暖提上討論日程之后,近兩年來,全球變暖越來越受到社會高層的關注,至今已兩度成為八國峰會的“座上賓”,可以說,在“高油價之痛”、全球變暖以及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號召的雙重驅動下,節能環保已成為全球發展和植根于社會的企業發展的大趨勢。 另一方面,從宏觀經濟環境角度來看,目前生產成本的提高則成為企業面臨的又一大挑戰。在前不久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顯示,5月PPI(生產者價格指數)較同期增長了8.2%,自2008年以來已經連續第五個月創三年來新高。 伴隨全球變暖以及生產成本提高等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引發的關于能源的社會問題已日益突顯,而這其中,具有生產“用電大戶”的企業和植根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并獲利于社會的經營體“雙重身份”的空調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空調等家用電器的普及,從2002年至2007年,短短5年間,中國的空調用電量已從800億千瓦時上升到了1622.9億千瓦時,增長高達2倍之多,成為社會生活消費最顯性的問題之一;另一方面,針對空調行業即將出臺的新能效標準的強制實施,最直接的就是帶來了生產成本的明顯提高,預計單臺空調平均成本將上升10%至20%,這對空調企業來說也意味著不小的壓力。因此,如何實現節能并做到企業自身與經濟環境和諧共生,已成為目前擺在絕大多數空調生產企業面前的社會難題和全球化挑戰。 事實上,在全球節能的大趨勢與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號召下,各大空調品牌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在節能領域積極嘗試和研發。但面對能效等級提高在即、空調工業庫存龐大等嚴峻現實,如何攻堅節能這一高地,其實大家都缺少一個突破口。從這方面來說,海爾省電空調做到了。 社會責任感更多的是體現在企業的主動行動上,“智能調速省電技術(SVE)”正是海爾省電空調推動社會責任感在企業內的有益實踐。通過整合現有省電技術資源和全球6大頂級供應商原材料優勢資源,并利用海爾在日、韓等全球9大資源,以滿足人們在使用家用電器時的絕大多數需求———省電,這不僅是海爾善于整合資源發揮最大優勢的最佳表現,也正如海爾空調總監王友寧所說的“我們的目標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最省電、最好質量、最佳性價比的空調”一樣,它更是真正體現了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感。 當然,節能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就如同一次漫長而處處充滿危機和考驗的“長征”,不僅關乎每個行進中的企業的生存與成長,也關乎領軍者在其中所扮演的導向性角色。正如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所說:“技術進步是實現節能的必由之路。”通過技術創新與進步,找到節能突破口,這不僅是行業實現節能化大發展的一大進步與提升,更是一個民族企業在這場節能長征中真正履行“綠色、科技、環保”承諾所表現出的勇于創新、率先擔當的社會責任感,也是企業實現與社會共贏的集中表現,對于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