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對教師工作實施量化考核—— “誤人子弟”標準引發熱議 創建和諧校園,除了加強硬件設施管理之外,學校管理方也應對人才引進、教學質量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但如何對教學質量進行量化管理,一直是個難題。 □ 劉偉娜 徐筠偉 本報記者 張 華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的《師說》在唐代就對教師的基本職責予以了概括,而通常教師不履行職責的行為會被認為是誤人子弟。 而是否誤人子弟到底用什么做評判標準呢?對此,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的規定。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出臺了一份“教師誤人子弟14條標準”,并相應制定了嚴格的處罰措施。這種用具體的評判標準量化誤人子弟的做法一時引來議論紛紛。 誤人子弟有標可循 近日,武科大中南分校對外公布了“教師誤人子弟14條評判標準”。這14條評判標準涉及教學的方方面面。如諷刺挖苦學生、上課照本宣科、整堂課以放錄像代替教學、批改作業寫一個“閱”字了事、教學內容陳舊、對實驗過程不熟悉、指導實習不認真、教學出現常識性錯誤等。只要涉及一條,均會被認定為誤人子弟。 據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教務處副處長王淑華介紹,為了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制性落實學校“不讓一名不合格的教師上講臺,不讓一名上講臺的教師誤人子弟”的硬性要求,學校歷時一年多的時間,經過教師、學院院長、教學督導、教務處、學校校長辦公會議5次大的討論和修改,最終形成了14條評判標準。 該校規定,教師一學年內出現一次誤人子弟行為,期末考核降一檔;出現兩次,期末考核降兩檔;出現三次,期末考核“一票否決”或調離教學崗位,或者校方與其解除勞動聘用合同。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些規定一出臺,不僅在該校教師中引發熱議,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中南分校內部,絕大多數學生對校方此舉持贊成態度,他們表示,14條規定中所反映的問題在現在的高校中十分普遍,確實應該出臺類似的規定,促進高校教學的改善,“自己交費上學,應該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在多所武漢高校的采訪調查中,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一位同學稱,標準中反映的很多問題都是現在很多高校教學的真實寫照,他十分歡迎這樣一份規范老師教學行為的標準出現。 但是,作為標準約束對象的教師則普遍持反對或保留態度,有不少老師提出會造成教師心理壓力增大的看法。 中南分校文法學院的張老師就稱:“自己在看這14條時,一直在心里對照自己是否存在誤人子弟的行為。對自己而言,盡管出現的概率不是很大,但一旦出現,學校的處理顯得過于嚴厲。”商學院的陳老師則說:“高校的教師都是高素質的人員,學校對教師的考評應該有一個度的把握,否則會讓教師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 華中科技大學的胡老師表示,如果按照此標準,老師一旦被認定誤人子弟,處罰是相當嚴重的,同時老師的顏面盡失,尤其是年輕老師將很難立足,這會極大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實際效果眾說紛紜 記者在隨機采訪中發現,有不少人對這個標準提出質疑,認為表述太抽象,評判標準很難界定。 武漢市第六中學的楊老師說,這14條標準的表述太抽象了,譬如“教學內容陳舊”一條應怎樣界定?作為老師可能認為這個例題是關鍵、是經典范例,講了十幾年都還是重點,但會不會有同學覺得這個例題太老套,早就過時了,老師講了十幾年了還在講這個東西呢?還有“照本宣科”、“指導實驗不認真”等等這些標準都是很難說清楚的。 武科大中南分校教務處副處長王淑華表示,教師可以把標準作為對自己教學的一種警示,但也不必太過于放在心上,校方對任何“誤人子弟”行為的認定,會非常嚴肅和認真,都要經過慎重的調查和研究,不會輕易下結論。 武科大中南分校的副校長孫利生解釋說,對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的行為不聞不問,屬于不教書育人;上課沒有板書,也沒有與學生互動、不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等,屬于照本宣科。而很多人表示,這樣的解釋還是很籠統,難以作為標準來實施。 武漢市幾所高校的部分學生表示對這一規定的實施并不看好。武漢大學某同學認為,對于這樣一個表述模糊、難以界定的標準,在實施處罰時可以人為操控的可能性就很大,而制定這個標準也就完全喪失了意義。所以他并不覺得這樣的規定出爐會對教學改善起到實質性的效果。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位姓王的同學說:“其實,這14條標準中的多數情況在現在的高校中普遍存在,如果這樣的標準在高校中嚴格執行的話,大批的老師將會面臨處罰。罰不責眾,所以我不相信這樣的標準會有什么實際效果。”《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