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漲價”成了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不過超市內不少商品直觀上好像沒有上調價格。但若察看凈重量,細心的顧客會發現,商品的分量“縮水”了。商家表示,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遠遠高于重量,減量可以弱化漲價。
精明的商家在產品減量上各有招數,或換新包裝,或原包裝留部分空余,甚至將大包的價格改換成小包的。通過這些小把戲,商品暗調價格后擺在貨架上,不顯山不露水,有的還方便了“促銷”。
招數一:瘦身為拼“促銷”
“很多顧客反映我們的酸奶容量不滿,但重量在杯身標注得很明顯啊,我們沒有欺騙消費者。”在北京沃爾瑪某分店,光明酸奶促銷員向一位較真的消費者解釋,現在市面上的杯裝酸奶大部分是100克/杯,但杯身還是之前每杯120克的包裝,所以細心的顧客會感覺酸奶少了。“現在很多品牌杯裝奶買8送2,如果還是原來的120克/杯,廠家根本沒辦法搞促銷,競爭不過對手。”該促銷員坦言。
據悉,現在廠家搞促銷,買8送2的連杯酸奶,9.5元可以買到總重1000克的酸奶,但如果仍按120克的包裝量銷售,雖然8杯的重量僅比10杯少40克,但給顧客的感覺卻是少送了“兩杯”,并沒有真正的優惠。
在北京家樂福馬連道店,在整個酸奶貨架區,僅有兩款仍是120克裝的小杯酸奶。120克裝8連杯酸奶比100克裝8連杯酸奶要高出1元多,從單位價格算,雖然120克裝更實惠,但從顧客的選購情況來看,120克裝酸奶難敵小包裝的同類產品。
招數二:同價不同量
顧客楊小姐經常購買5.3元一袋的洽洽瓜子,可是最近買的一袋瓜子,分量比原來少了。楊小姐在干貨區對比后發現,原來自己購買的是260克裝的,而之前買的308克裝的洽洽瓜子已經調成了6.5元。
其實,與楊小姐有同樣“發現”的顧客不在少數。任女士表示,平時喝的農夫果園果汁原來是600毫升/瓶,現在售價雖然仍是3.2元,但已改成了500毫升裝;原來每罐370克的銀鷺八寶粥也減少了10克,但價格還是3.6元。
在北京長椿街某商場內的超市,由于商品標簽更換不“及時”,標簽上的商品規格正好“暴露”了現在商品同價不同量的現實。該超市貨架上的標簽標注,康師傅一款“蛋黃也酥酥”餅干的重量為每袋85克,但商品包裝上的重量已改為80克,妙芙兩枚裝奶油蛋糕,標簽上的重量為104克,而現在出廠的該款蛋糕重量已縮為96克;統一鮮橙多、蜜桃多改成苗條型外包裝后,由每瓶500毫升“瘦身”成每瓶450毫升。
招數三:“加贈”成“縮水”護身符
在原包裝基礎上加贈一定數量的產品,外包裝會明顯比不加贈品的產品要臃腫,但是,現在很多帶“加贈”字樣的產品,其與原來的重量卻沒有區別。如果去掉所謂的加贈,很顯然,現在的商品重量變少了。
一款“蘇打3+2”夾心餅干,外包裝上印有“加贈25%”的字樣,其重量標注為“100克+25克”。但顧客注意到,貨架旁同一品種的其他口味餅干,都沒有“加贈字樣”,并且該品種系列餅干的重量都是125克。“幾種不同口味的放在一起,如果不仔細看,我還以為這一種真的多贈了呢。”喜歡吃零食的蔡小姐表示。
商品重量沒變,但是多了“加贈”字樣的并非這一款商品。某知名品牌的一款500克裝全脂甜奶粉,標注加贈“25%”。該產品促銷員向顧客解釋,這款促銷產品是庫存的,沒有漲價還加贈25%,現在廠家已經改了包裝,重量變成了400克。
(吳文治)《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