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張紅勝)“如果不實行標準化養蠶,我們想都不敢想能有今天這樣的喜人局面,是標準化養蠶讓我們走上了致富路。”近日,山西省陽城縣次營鎮蘇村養蠶大戶李黨龍在自己的養蠶大棚內,深有感觸地說。去年,他養了28張蠶,收入達到2.1萬元,今年將達到35張,收入有望突破3萬元。
類似李黨龍這樣的養蠶大戶在陽城縣還有許多。陽城縣具有悠久的養蠶歷史,是全國三大優質蠶繭基地之一,蠶桑生產標準化國家重點示范區。在實施好這一特色富民項目中,陽城縣標準化委員會組織質監、蠶桑等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編制出臺了《桑蠶一代交種繁育技術規程》、《桑樹栽培管理技術規程》等10余個地方標準,形成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以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為輔的蠶桑生產標準體系。陽城縣質監局還聯合農業、蠶桑等相關部門,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相關標準,深入到戶,共開展培訓200余場次,培訓蠶農2萬余人次。培訓極大地調動了全縣蠶農栽桑養蠶的積極性,保證了蠶桑質量和產量的提高。
今春,全縣栽植高效快速豐產密植桑園133公頃,改良嫁接桑樹30萬株。截至目前,西河、芹池、次營、八里彎、三利公司等鄉村和單位通過不同形式共育優桑1000多萬株。同時,為進一步加強桑園建設,全縣圍繞建設10萬畝優質蠶?;乜h的戰略目標,創新發展思路,制定了“栽桑、管桑、制種、制藥、養蠶、上蔟、收烘”等一系列標準。陽城縣政府出臺補助獎勵政策,據統計,僅縣財政支持蠶桑生產標準化資金就達近400萬元。他們還抓住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的政策機遇,把指標優先讓給實施蠶桑生產標準化工程的基地村。該縣還緊緊抓住商務部實施“東桑西移”的戰略機遇,積極申報,審時度勢出臺了“新發展桑園每畝補助200元、每張蠶種直補5元、每棟活動大棚補助300元、原蠶戶每生產一張雜交種補助1元”的優惠政策。全縣走出了一條“新技術+新品種+規?;?專業化=高效益”的蠶桑快速發展新路子。實現了地埂桑向蠶桑園區轉變、傳統型模式向科技型模式轉變、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的新格局。
通過實施標準化養蠶,該縣桑園面積和蠶繭產量均有大幅度提升。蠶農收入也由2002年的1617萬元,以每年2000萬元的速度遞增,現在已經達到8200萬元,連創歷史新高。
蠶桑生產標準化不僅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農民得到了實惠,而且促進了蠶繭市場的有序競爭,帶動了當地農業標準化的全面發展。該縣次營鎮在桑樹栽培上實行了桑苗栽植管理標準化,在養蠶上統一標準進行收購、喂養、上蔟、釆繭,并配套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農戶簽訂產品質量管理責任書,對各個環節進行檢查指導,生產出的蠶繭經檢驗合格后由公司統一收購。通過這種管理方式,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也保證了農民的收入。寺頭鄉原來無任何加工企業,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發種、統一收購、統一加工后,走出了一條以標準化栽桑養蠶為技術支撐、相關產品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辦起了以桑樹副產品——桑椹為主要原料的飲品加工廠,產品暢銷全國,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深受農民歡迎。據統計,僅此一項,陽城縣就解決了10萬人的就業,其中原料加工人員就達2萬人,為實現農業調產、農民增收,促進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吨袊|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