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葉芹
盡管加拿大農業產值只占其GDP的8%,但農業高度發達,農業生產效益非常高。
現代化國際化互動發展
加拿大的農業有如下幾大特征:
農場規模大。加拿大目前有農場28萬個,由于技術和耕作方法的進步,在過去的20年里,加拿大農場平均規模已經從204公頃增加到了270公頃。按銷售額統計,超過10萬加元的大型農場占加拿大農場的1/3。
農業現代化程度高。從作物耕種、施肥、施藥到收獲,均100%機械化。如用于植物保護的施藥設備就非常先進,且種類繁多。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劑型,可選擇不同施藥器械,面源污染少,農藥利用率高達65%。尤其是設施栽培中,使用農藥的技術更加成熟。
農業生產效益高。加拿大農業勞動力約占全國人口的2%,每個勞動力一年可提供20萬公斤糧食、4000公斤牛肉、2000公斤豬肉,每人生產的食品可以養活130人。此外,加拿大人均食品消費只占收入的9.8%,恩格爾系數在發達國家中也屬較低水平。
國際化程度高。加拿大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農業國際貿易大國。其農產品出口貿易在其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拿大農產品的70%用于出口,年出口額234億美元左右;糧食出口量占其生產總量的70%~80%。農業貿易在提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農產品過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國際競爭的加劇,加拿大出口農產品已逐步由初級產品向高附加值加工品轉變。如阿爾伯達省1999~2001年初級農產品出口額僅增加38%,而加工農產品出口增加47%,目前的精加工產品出口占全省食品出口總量的42%。加拿大對農產品出口支持也開始由直接補貼向充分利用WTO“綠箱”、“黃箱”支持轉變。
嚴密的植保
和農產品質控體系
整合組織機構。加拿大將4個分設在不同部門管理的有關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整合為一個,即加拿大食品檢測署,直屬農業與食品部管理并相對獨立,對出口和省際間流通食品實施從投入、生產、加工、分銷與運輸全程質量控制。加拿大食品檢測署,內設食品安全、動物安全和植物保護3個部門,并在4大區域設有分部(轄18個區域辦公室和22個實驗室),負責國際間、省際間流通食品質量監測檢驗。省級農業與食品部設有食品安全處,負責省內流通食品的質量監測檢驗。兩級機構的基本職能是對農產品和食品實施“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強制執行衛生部制定的政策和標準,實施聯邦政府的食品監察項目,監察的頻率視危機評估而定,強制執行動物健康和植物保護管理和農業資源投入規定,管理和強制執行聯邦法規和安全條例。以植物保護為例:從聯邦農業和食品部———省政府農業食品廳———到定點推廣員,機構精悍簡練,運行高效。
政府全程服務。政府培植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直至提供出口平臺。加拿大聯邦政府農業與食品部市場與產業服務局設有國際市場處,省政府農業與食品部設有農產品出口部。不同的機構之間按分工協作原則運作,為農業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主要包括:提供信息服務,廣泛調研、收集有關農產品出口貿易信息,通過研討會、報告會、新聞發布會、互聯網等方式為農業出口企業提供信息與咨詢服務;開拓國際市場,幫助農產品出口企業聯絡海外客戶,或幫助海外進口商尋找國內出口商;通過行業協會組織出口企業參加國際貿易展覽,組織國際貿易考察團,組織貿易洽談會、促銷會、研討會等;處理貿易糾紛,在其駐外使館商務處派有農產品出口貿易專家,除獲取各類信息外,還幫助國內農業出口企業解決貿易糾紛。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首先法規法則配套。加拿大制定了與農產品質量相關法律13部、法規32個、農產品質量標準1000多個,且企業標準高于國家和行業標準,以確保農產品競爭力處于領先水平。加拿大有完整的植物保護法,農藥銷售商、農藥使用者都必須有相當的資質。農藥分控制級、商業級和家庭級3個級別,前兩者有執照的人才能購買和使用。其次檢驗機構完善。聯邦和地方政府均設有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機構。以食品檢驗署外來入境生物科為例,防止進出口植物害蟲擴散,依據植物保護法,出具檢疫證,國內病蟲遷移的控制,包裝物和收割機械的檢疫,預警體系和前瞻研究,風險評估分析,標準制定處理以及與其他部門間的合作等等。植物健康涉外立法科出具進口許可、產地檢疫、目測和實驗室檢測等。
經費投入充足。以加拿大食品檢驗署為例,2004年全系統約有員工5500人,年事業經費3億美元(人均5.6萬美元),主要儀器設備均由政府資助添置。不僅如此,政府還對企業產品質量標準培訓、產品檢驗檢疫等實行補貼。一旦發現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防除費用均由政府出資。《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