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從娃娃抓起
質檢部門“質量和安全”知識普及活動形成常態化
銫鐘、質譜分析、20MN測力基準、EMC電磁兼容、聲學實驗室……這些陌生的字眼,看著十分專業甚至有點“高深莫測”的實驗室到底是怎樣的?它們與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關聯呢?
6月3日,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學的50多名師生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來到我國最權威的計量科學研究中心和國家級法定計量技術機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饒有興趣地參觀了中國計量院和平里院區和昌平院區的重點實驗室。在這個既神秘又陌生的環境里,中國工程院的張鐘華院士、中國計量院副院長吳方迪為師生們講解了我國計量科技事業的發展概況,深入淺出地就科學計量、法制計量、民生計量等相關計量知識進行了廣泛交流。
“什么是計量?”、“計量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計量又和質量有什么聯系呢?”……身穿印著“計量·關系你我他”字樣上衣的中學生們,圍著張鐘華院士爭相提問。“計量就是給社會提供一個比較標準的測量方法,從而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它影響著我們每天的生活,比如說飲用水的流量計量、溫度的測量等,所有的物理和化學測量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大多數制造業經濟上的成功都主要取決于其產品質量,而在這一過程中,測量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張院士耐心地一一作答,“我們計量工作的核心就是如何獲得準確可靠的測量數據,這得需要扎實的知識基礎和精益求精的研究作風,所以你們要努力學習,從小培養起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啊!”
據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副司長宋偉介紹,這次“計量實驗室開放日”活動是國家質檢總局開展的“質量和安全”知識普及系列活動之一,圍繞“質量從娃娃抓起”的主題,請中學生們來到實驗室參觀,向廣大青少年學生普及計量知識,讓他們了解計量、關心計量,以此提高社會公眾的計量意識,使計量等質量和安全方面的知識更加深入社會、深入生活、深入民心,充分發揮它的實際價值。同時,也可激發青少年今后從事計量工作的熱情,為計量事業培育后備人才做好鋪墊。
計量作為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所有科學賴以發展的支柱。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商貿、醫療、國際貿易,到最尖端的科學和高新技術發展,計量時時刻刻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計量院的體溫實驗室,中國計量院研究員王鐵軍向大家介紹了黑體輻射源標準裝置,那是一個黑色的小盒子形狀的儀器,放置在紅外測溫儀和電腦屏幕之間,“這是中國計量院在SARS期間研制出來的,用來校準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的快速紅外測溫儀,從而保證測量數據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王鐵軍指著它侃侃而談,“在當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我們開展了應急免費檢定黑體輻射源標準裝置和檢定人員培訓,并開通24小時技術咨詢電話,有力保證了入境人員體溫篩檢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我們還投入人力物力對新檢測校準方法和校準裝置進行了研究。”
“計量就是測量,是一種精確的標準。”“今天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物理課!有意思,長知識。”“千萬年不差一秒,原子鐘簡直太神奇了!”一天的參觀活動結束后,學生們興奮地談論著。對廣大青少年來說,他們既是今天優質產品、優質服務的享受者,也是全社會質量和安全工作的小小監督者、參與者,更是明天優質產品、優質服務的創造者。
據介紹,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 (1996年~2010年)明確指出,中小學教育應有一定的質量教育內容。隨著近年來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屢屢發生,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建議質量監管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協作,將食品等質量安全方面的有關規定與基本常識納入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內容,作為基本生活常識向中小學生傳授,讓未成年人從小就具備自我保護意識和掌握識別假冒偽劣的基本知識。據了解,各級質檢部門結合每年開展的“計量日”、“質量月”、“安全生產月”、“青少年維權崗”等主題活動,不斷強化“質量從娃娃抓起”的觀念,使“質量和安全”知識普及工作形成制度化、常態化。
隨著“質量從娃娃抓起”這一理念的深入貫徹實施,筆者相信,“質量意識”這顆種子將在更多人的腦中生根發芽,我國產品質量和安全的水平也必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