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雷諾陷入“剎車生銹門”事件,受此影響,國家質檢總局對雷諾全部6款進口車中的4款開出了“禁行”清單。在所有涉及汽車質量或者設計缺陷的問題車輛中,被國家質檢總局明確列入禁行清單的國際汽車品牌,雷諾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家。去年全年,雷諾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只有800多輛,現在又吃了閉門羹,雷諾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可謂是一片黯淡。
照理說,法國雷諾作為一個頗有些歷史年頭、在全球汽車市場表現也還不錯的世界知名汽車品牌,面對中國這個日、美、德等發達國家汽車企業都看好的巨大市場,也該用點心經營,逐步加大產品投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信譽和服務才對,可它這么多年來卻始終走不對路且問題頻頻,以至于落到今天被“禁行”的地步。原因何在?
原因其實很淺顯,看一看雷諾每次出現問題時的應對表現即可發現根由。以最近這次遭“禁行”為例,在國家質檢總局發出“禁行”公告后,雷諾方面對外解釋稱,出現問題的4款車“大概只有100多輛,問題的出現是由于車輛長期存放在港口所致,車子本身并沒有質量問題,而且這批問題車輛不會出口到中國市場。”這是多么蹩腳的解釋啊!
雷諾的“蹩腳”,倒不在對質量問題的否認,也不在“不出口”的迂回,而是在“大概”二字。想想看,一年一共才出口中國市場多少量車,雷諾中國方面心里一定很清楚,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出來。現在一些車被查,莫說是政府監管部門會告訴你具體數字,你自己難道還不親自數清楚?一個“大概”,大概是為了給人造成一種問題不嚴重的假象,而在“100多輛”之前還強調了“只有”,也大概表明了這只是“小意思”的意思。
“大概”、“只有”,這些說辭背后均證實了一位業內專家的看法:雷諾始終不愿真正重視中國市場。“不重視”首先體現在應對危機的態度上。以前出過不少問題,出有了足夠多的教訓,但雷諾似乎一直長不出“一智”來。此次危機發生后,雷諾方面表面看來是“重視”了,因為這畢竟關系到其日后在中國市場的生存,但它在解決問題上依然相當曖昧和遲緩。別的國際大品牌遇到信譽危機時,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展開危機公關,可雷諾卻不知從何做起。最可笑的是,其公關代理人員還托人四處打電話,向媒體詢問:“你看我們該怎么辦?”
危機公關是企業品牌管理的必修課,雷諾不會沒有學過,至少,它的法國老鄉、知名管理學家費堯說過的一些話它應該知道:管理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是相互聯系的運動過程。危機管理也是這樣,它的過程是消除企業危機因素的系列活動。雷諾對危機公關一無所知,現在病急亂投醫,臨時抱佛腳,無論如何都不像一個國際知名大品牌的所為。
對危機公關的“不重視”,反映的是雷諾對中國市場戰略性的輕視。任何市場都體現出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消費者、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復雜關系,如果企業不知如何與政府監管部門溝通,不懂得了解和尊重消費者,也不知道怎樣與媒體打交道,要想生存和發展簡直是天方夜譚。任憑企業規模再大、實力再強、品牌再響,對一個市場“不重視”,最終只會被這個市場所拋棄。
“不重視”的實質,是自身存在先入為主的傲慢與偏見。拿破侖的最大失敗,即在于此,雷諾是否也該汲取“滑鐵盧”的教訓呢?《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