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2008年度中國產業安全狀況評估報告》指出
我國工業領域產業安全風險加大
本報訊 (記者劉伊婷)由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組織完成的《2008年中國產業安全狀況年度評估報告》近日發布。報告圍繞鋼鐵等10個重點行業,分析研究了2007年以來產業安全狀況、影響因素、近期趨勢及對策建議,力求從總體上反映中國工業產業安全狀況。
據介紹,為準確掌握中國產業安全狀況及變化的新特點、新趨勢,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組織有關研究機構,從產業控制力、產業競爭力、產業成長性和產業發展環境等幾個方面,圍繞鋼鐵、石化、輕工、紡織、機械、船舶、汽車、電子、建材、有色10個重點行業,對2007年以來的中國產業安全狀況進行了評估研究。2007年,這10個產業合計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工業總產值和利稅總額的94%、85%和76%。
研究表明,2007年以來,中國工業發展和產業安全形勢呈現出急劇變化的特點。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總體上產業安全狀況比較好,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調整相互交織疊加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以來,產業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產業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
報告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工業領域產業安全風險加大。其中的關鍵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能源、資源的保障能力下降;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關鍵領域、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既要繼續擴大開放,又要防止技術壟斷和市場壟斷的出現。在短期內,將從產業績效和成長性方面,對產業安全產生不利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如果能夠通過鼓勵培育自主品牌、支持技術創新和優化結構,則有可能提高技術控制力、品牌控制力和結構競爭力,從而有利于產業的長期安全。
報告對維護產業安全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近期產業成長性普遍面臨困難,保增長成為當務之急;要強化對關鍵環節的支持,提高產業發展的技術控制力和品牌控制力;加快企業聯合兼并重組,提高產業發展的結構競爭力;要靈活應對當前形勢,緩解外貿發展的困難局面;積極支持和鼓勵企業“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全球生產體系;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發展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面對危機的承受能力;要加強信息化和公共平臺建設,為提高產業安全水平和競爭力提供外部條件;完善產業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貿易救濟體系與機制,加強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設,加強預警分析,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加強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統籌協調,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積極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維護國內產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秩序,為產業安全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