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轉變”破解心中問號
廣東省質監系統創新思維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編者按
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以來,很多質檢人的心里都有問號——為什么我們的努力有時候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為什么我們的工作有時候會遭到無端的質疑?
廣東省質監局開展的“上山下鄉”調研,目的就是通過集思廣益,找到破解大家心中問號的辦法,尋找一條質監事業健康發展之路。經過大半年的思考和總結,“五個轉變”應運而生。他們要轉變的是工作中的固有思維和老舊觀念,是困擾質監事業發展的障礙和前進的阻力。正因為“五個轉變”切中要害、直指關鍵,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質監系統上半年工作總結會上,該局的典型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反響。
現在預言“五個轉變”的成效如何也許為時尚早,但不管怎樣,這種力求破解問號的勇氣和探索精神,值得贊賞。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大家心中的問號會被徹底拉直,變成振奮人心的感嘆號。
作為廣東傳統優勢產業之一,食品產業是該省質監系統監管服務的重點。圖為一家民營食品生產企業加工車間。 馮 磊攝
□ 本報記者 沈 洪/文
為什么企業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社會公眾和輿論首先想到的是政府部門監管不到位?
為什么企業發生質量安全事故,首先把責任歸結到監管部門失職?
為什么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后,質監部門的有限責任被擴大到無限責任?
三個“為什么”,是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以后,在廣東省質監工作一度陷入困惑之時,廣東省質監局黨組回顧和總結過去質監工作引發的思考。
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應該怎么管?從哪里入手管?管什么?
為了破解這些問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廣東省質監局局長賴天生和班子成員深入各市、縣,“上山下鄉”搞調研。他們走遍了全省21個地區,一路聽著、看著、想著。
“我們長期以來習慣了計劃經濟下的工作理念、模式和手段,包攬了很多本應由企業來承擔的工作,使企業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不斷弱化。”
“對質監工作規律、發展戰略、改革方向等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對新形勢、新情況分析還不夠透徹,思想有待進一步解放。”
“科學決策的信息、數據、專家咨詢系統支撐建設不夠。有的政策措施沒有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和論證,聽取基層的意見不夠充分,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難以落實。”
“工作上微觀抓得多,宏觀考慮少;采用運動式方法多,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措施少;統一要求多,區別對待少;顧此失彼多,統籌兼顧少。”
來自基層的一條條、一個個破解問號的意見和建議表明:企業主體責任的缺失,是導致當前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相對被動、滯后的重要因素。這種缺失,使保證產品質量缺乏內在動力,行政監管等外部約束由于失去“內應”,往往難以奏效;這種缺失,導致公眾和媒體曲解誤解質監工作,從而產生無端的質疑和指責。
廣東省質監局黨組清醒地認識到,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盡快提升質監工作水平,推動質監工作更好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提高質監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和貢獻率。基層的意見和建議,使省局領導心里有了數,也讓局黨組找到了一個個答案。該局總結出全面實現質監工作的“五個轉變”,即從管微觀向管宏觀轉變;從管產品向管企業轉變;從面面俱到向突出重點轉變;從事后應對向事前預防轉變;技術機構檢測能力從低水平向高水平轉變。今年5月,廣東省質監局黨組將“五個轉變”正式確定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該省質監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要求。
從管微觀向管宏觀轉變,從面面俱到向突出重點轉變,強調的是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質量宏觀管理,突出質監工作重點。主要體現在:制定質量發展規劃,爭取把加快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納入省政府“十二五”規劃;完善質量評價指標,力爭將質量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及地方政府政績考核體系,將質量工作實績考核指標納入地方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績考核體系;開展質量興省活動,爭取將開展質量興省(市、縣、區、業、企)活動納入各級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恢復對省名牌產品的日常監督抽查,建立與存在質量問題的省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約談制度;建立質量獎勵制度,在認真做好省政府質量獎評審工作的同時,推動各地設立地方政府質量獎或市長、縣長質量獎;加強質量狀況分析,定期向當地政府提交質量報告,為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推進技術標準戰略實施,建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確保食品、重點產品和特種設備安全,突出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項目,健全分級管理和動態管理的產品質量分類監管工作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加強質量法制建設和基層單位建設。
從管產品向管企業轉變,從事后應對向事前預防轉變,強調的是圍繞確保質量安全,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高監管有效性。主要體現在:提高企業主體責任意識,通過免費開展培訓和宣貫,推動企業落實法律責任;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建立企業臺賬登記、原材料進廠檢驗和產品出廠檢驗3項制度,從法理上進一步明確其責任和義務;幫扶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明確企業為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主體,應對其產品標準的內容及實施后果承擔責任;建立企業動態監管制度,實現按信用等級對企業進行分類監管,對質量風險以及區域性行業性問題進行快速研判和整治;完善質量誠信體系,將企業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相關信用信息進行登記并向社會公布,提高質量信用信息透明度,強化企業質量責任意識,督促基層政府共同監管企業;加強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根據采集的總體產品質量信息,分析當前質量形勢,對存在重大質量安全風險的行業、區域和企業及時預警;建立質量安全風險研判機制、建立質量安全風險快速處置機制。
技術機構能力從低水平向高水平轉變,既強調滿足監管工作需要,又強調滿足企業產品檢測和技術創新需要,還強調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檢測公共服務。主要體現在:做好技術機構發展規劃,將國家級質檢中心納入國家及省科技創新平臺,將全省質監系統更多的公共檢測平臺列入國家及省重點實驗室項目;加快國家級質檢中心建設,加強與國外權威機構、國家級機構、大專院校的合作;加快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加快技術機構資源整合、加強技術機構能力建設。
“五個轉變”破解問號,不僅圍繞質監工作基本職能和根本定位,從質監工作的層次、對象、重點、模式、手段5個角度,全面并細化了具體事項,而且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在工作層次上,強調要增強質監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度,使質監工作成為以宏觀經濟調控內容為核心的政府管理制度,落實到微觀領域的一條暢通途徑。在工作對象上,強調要把企業作為一個責任主體,監督企業落實關鍵環節的質量監控制度,促進企業有效履行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在工作重點上,強調要把技術標準、質量安全等對國民經濟產生直接、重大影響的工作提到突出位置,實施重點突破,凸顯質監部門的作用。在工作模式上,強調要建立一套事前保證、預防診斷為主,事后監管、快速處置為輔,寓服務于監管,扶優治劣并行的安全監管新機制。在工作手段上,強調要樹立建設高水平公共技術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的理念,在項目建設、資源配置、科研能力、人才培養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水平。
廣東省質監局黨組認為,5年前適時提出的質監部門任何時候都要“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于企業的需要、服務于人民的健康安全”的“三服務”工作方針,應成為全省質監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定位。5年來,“三服務”工作方針使全省質監部門在各級地方黨委政府、企業、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不斷提升,使質監事業的發展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作用。然而,“五個轉變”則是在新形勢和新任務下對“三服務”工作方針的更加深入和延伸。
“把質監工作有效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必須樹立大思維,設計大戰略,進行大部署,才能提高質監工作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必須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上盡快構建質監工作新體系,才能使質監工作真正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之中。”賴天生對全省質監工作實施“五個轉變”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