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掌聲 收獲力量 收獲信心
——2010年全國質檢工作會議報告中的新聞·數字串起的2009
2009——
“質量和安全年”喝彩連連
2009年,全國質檢系統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通過廣泛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全國有65萬家企業參與了“質量和安全年”活動。有14個省開展質量興省活動,全年新增5個;有2024個市(縣)開展質量興市活動,全年新增409個。21個省(區、市)設立了政府質量獎。有17個省以政府名義召開了質量興省、標準化等質檢工作專項會議。
通過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營造了質量工作良好氛圍,企業質量安全責任得到了落實,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年沒有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重大質量安全問題。通過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我國質量安全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各地質檢部門在完善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機制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促進了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通過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全社會質量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更加關注質量安全,社會各界更加支持質量監管,質量安全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據了解,一年來,全國質檢系統各單位都成立了“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精心組織實施,為活動有序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質檢總局加強了對全系統的指導和督察,有力推動了各地“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的開展。同時,質檢總局加強與國資委、工信部、商務部等10個部門及有關行業協會的溝通與合作,建立聯絡員制度、信息通報制度和聯系會議工作機制,開展了16項專項整治和質量提升工作。各地兩局也都切實加強與當地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開展有關活動,通過部門聯動,形成了工作合力。
一年來,質檢總局部署了33項重大活動,確定了119項重點工作。開展了食品安全整頓,組織專項執法打假行動,加快重要標準制修訂速度,加強計量和認證認可等基礎工作,開展國外技術性措施專題研討,出臺服務外貿穩定發展的10條措施,加大服務企業發展的力度,推進質檢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舉辦了質量高層論壇、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論壇、網上系列在線訪談等主題活動,取到了良好效果。
為了營造全社會重視質量安全的濃厚氛圍,質檢系統加強與新聞媒體的緊密合作,開辟宣傳專欄5300多個,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報道8700多次、系列專題訪談6700多次,地方媒體報道9.1萬次。全系統廣泛組織了質量安全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的宣傳教育活動,舉辦各類宣傳、咨詢活動2萬多次,發放資料1000多萬份,104萬人參加了質檢總局舉辦的“質量知識競賽”。
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出臺服務措施980多項
2009年,全國質檢系統圍繞中央提出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980多項服務措施,積極服務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攬子計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扶持農業發展、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產業振興。
一年來,全國質檢系統采取一系列舉措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其中,優先安排產業振興急需的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803項;積極推動節能認證等工作,指導千家重點企業落實節能降耗措施;提高水泥、鋼筋等生產準入門檻,對217家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不予許可,促進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等落后工藝裝備;采取檢驗檢疫措施,促進原油、鐵礦石、原木等資源性產品進口,加嚴乳制品、肉類、大豆、油菜籽、棉花等重點敏感進口產品的監管。
同時,采取措施服務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質檢總局制定了服務海西建設、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的措施,加大了扶持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河北曹妃甸港區發展的力度,與8個省(市)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的質檢機構建立了合作機制,開展定期磋商,加強協作配合。24個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和28個直屬檢驗檢疫局開展了質量狀況分析。北京、上海、山東、黑龍江、廣東、四川等地質檢部門圍繞花博會、世博會、全運會、大冬會、亞運會、西博會等重大活動,積極開展質檢服務。全系統共建立國家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7566個,地理標志產品達到947個,建成化肥等一批優質產品生產基地,促進了區域特色經濟發展。
為了促進企業發展,提升質量水平,全系統廣泛深入企業,了解和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和產品質量狀況,采取各種幫扶措施。例如,加大質量管理、原產地證優惠政策、檢驗檢測等培訓力度,幫助企業建立健全標準、計量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強計量能源審計、能效測試和特種設備等節能服務。江蘇、湖南、河南、重慶、河北、云南、貴州等地質檢部門通過開展專項服務行動,有針對性地服務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湖北、山西、安徽、天津、內蒙古、江西、青海等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采取了減免檢測費用等措施,浙江、遼寧等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扎實開展特種設備節能工作,增強了企業發展的活力。
在服務外貿發展、穩定出口方面,質檢總局擴大直通放行、綠色通道、出口免驗的范圍,全年新增綠色通道企業706家,實施直通放行的企業增至1萬家,通關時間平均縮短1天以上。對新調入法檢目錄的商品實行寬限期制度,不收取檢驗費。繼續對出口農產品減免收費,對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收費降低30%,全年減免檢驗檢疫收費約15億元。利用優惠原產地證幫助出口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44.7億美元。
推廣山東檢驗檢疫局開展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全國共建立示范區108個。充分發揮全國技術性貿易措施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的作用,積極參加WTO貿易政策審議,認真做好通報咨詢評議工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充分發揮認證認可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的作用,推動認證結果采信和認證認可行業管理。
組織開展檢驗檢疫業務咨詢和培訓服務,幫助外貿企業妥善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組織22個國家32位駐華使節考察我出口企業,加強對外談判和交涉,促進13個國家和地區解除對我30多種出口食品農產品的限制。積極服務國家外交外貿大局,加強質檢國際交流合作,配合高訪9次,簽署合作協議50份,參與9個自貿區協定談判與執行。建立了海峽兩岸標準化、認證認可、計量、檢驗、消費品安全及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框架。福建、廈門檢驗檢疫局創新涉臺檢驗檢疫工作機制,促進了兩岸食品農產品貿易發展。
食品質量監管成效顯著
查處違法案件4.3萬起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全國質檢系統以“四查、四建、四落實”為主要內容,在食品生產和進出口環節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促進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2009年,全國共有5654家違規企業的6045張食品生產許可證書被注銷,127家違規出口食品企業被列入違規名單上網公布。
一年來,全國質檢系統認真查找影響食品安全的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和監管工作機制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共監督檢查食品生產加工單位107萬家(次),發現并督促生產者整改問題14萬個。
針對大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全國質檢系統組織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使用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開展專項整治,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區域性小企業小作坊專項整治,查處食品質量違法案件4.3萬起,查獲貨值6.5億元。
同時,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清查10640家出口食品企業,注銷706家、暫停361家企業相關資質,出口食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加強對進口食品的檢驗監管,共檢出并依法處理了85個國家和地區33類、9755批次不合格食品。
一年來,全國質檢系統認真貫徹《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完善食品生產監管制度,加強食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妥善應對和處理食品安全突發性問題。
質檢總局建立了定期分析例會制度,對70種食品、172個項目、14000多個樣品組織開展了風險監測,對83類、536種指標、4.6萬批次的進出口食品及食品添加劑實施風險監控。經過努力,促進了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有效改善。全年沒有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特設事故保持穩定下降
發現安全隱患9.6萬個
2009年,全國質檢系統深入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執法、治理和宣傳教育行動,全國萬臺設備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低于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控制考核指標,我國特種設備事故繼續保持穩定下降態勢。
據介紹,2009年,全國質檢系統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大型企業,開展起重機械和壓力管道元件專項整治,加強監督檢查,嚴打違法違規行為。加大隱患治理力度,共排查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23萬家,檢查設備62.9萬臺,發現各類安全隱患9.6萬個,已督促整改7.8萬個。
對于今年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要以使用環節為重點,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基于風險的分類監管方式,開展設備和企業分類監管試點,進一步夯實安全監管基礎,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同時,全面推進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管工作,促進節能降耗和經濟結構調整。積極穩妥地推進特種設備檢驗工作改革,加強對檢驗機構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優化檢驗資源配置,實現壓力管道和起重機械區域內檢驗資源共享。
進出口商品檢驗嚴格把關
檢出不合格貨物1.4億批
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進出口商品檢驗監管,工作有效性大大提高。通過改革出口商品檢驗監管模式,適時調整法檢目錄,對出口工業產品企業實施以企業質量信用、產品風險分級為基礎的分類管理,完善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提高了檢驗監管的有效性。實施進出口企業信用管理,初步建立了進出口企業誠信評價體系。加強重點進出口商品檢驗監管,全年檢出不合格進出境貨物1.4億批,批次不合格率達0.76%。推進電子檢驗檢疫建設,上線運行電子檢驗檢疫應用系統28個,實施電子監管的企業達4.6萬家。
同時,邊貿和市場采購出口商品的檢驗監管進一步規范。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邊境貿易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辦法,黑龍江、廣西等檢驗檢疫局加強對邊貿商品質量的監管,浙江檢驗檢疫局對出口小商品質量安全實施區域化管理。在嚴厲打擊非法進出口行為方面,完善通關單聯網核查機制,發揮口岸“一機兩屏”的作用,防范假冒偽劣商品出口和逃漏檢行為。
防控流感疫情措施到位
查驗入境人員1.1億次
2009年,全國質檢系統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在聯防聯控機制領導下,把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作為壓倒一切的突出任務,全力以赴,采取一系列從嚴從緊從細的檢疫措施,嚴防疫情傳入。
甲型H1N1流感疫情發生后,全國質檢系統迅速行動,全面啟動應急預案,立即進入防控應急狀態。采取八項防控措施,加強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口岸、重點途徑和重點環節的防控,防范疫情通過動物及其產品傳播,并根據疫情變化及時調整和完善口岸檢疫防控措施。
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珠海、福建、廈門、遼寧、山東等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在人手緊缺、入境人員多的情況下,迎難而上,盡職盡責,嚴格口岸查驗。全系統團結一心,互相支持,緊急抽調4000多人赴口岸一線協助開展工作。
檢驗檢疫部門充分發揮聯防聯控機制口岸組組長單位的職能作用,積極協調公安、海關、衛生、農業、鐵道、交通、民航、旅游等有關部門落實聯防聯控各項工作措施。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各口岸查驗入境人員1.1億人次,發現發熱或有癥狀人員2.3萬人次,口岸截獲的患者占輸入性病例的45%左右。口岸防控工作始終有序、有力、有效,為延緩疫情傳入擴散、削低流行高峰、降低疫情對內危害性沖擊以及藥品準備、疫苗生產爭取了時間,得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
2009年,全國質檢部門加強進出境動植物防疫體系建設,強化檢驗檢疫措施,加強重大動植物疫情的監測與防控工作,共截獲有害生物3291種24.9萬次,同比增長15.2%和9.1%。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195種1.76萬次,同比增長22.6%和14.4%;從入境旅客攜帶物、郵寄物中檢出各類有害生物2.13萬次,從木質包裝中截獲疫情786種2.01萬次。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高伯海、王嘉攝)《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