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制造”實現從量到質新跨越
本報訊 (記者沈 洪)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2008年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公報》顯示,廣東省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以87.26分躍居全國第一,高出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平均水平6.08分,連續4年攀升,首次趕超浙江、江蘇、北京和上海。
這背后的推動力,源自于幾年來該省開展的質量興市、名牌帶動和技術標準戰略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動,源自于各級政府超過12億元的獎勵和對技術機構建設的資金支持,從而加快了廣東從經濟強省向質量強省轉變的步伐,推動了“廣東制造”從量變向質變的跨越。
長期以來,廣東深入開展的質量興市活動,已經營造出全社會關注質量、重視質量的良好氛圍。全省有14個地級以上市、80個縣(市、區)、26個鎮、42個行業和13個省級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開展了質量興市、興縣、興鎮、興業活動,進一步提高全省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從此次的質量競爭力指數可以看出,廣東的質量水平和發展能力均優于國家平均水平,相當一部分指數與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同屬高分區域。尤其是“產品質量等級品率”以95.92高居榜首,“出口商品檢驗合格率”以97.56位于第二。這些指數表明,通過深入開展質量興市活動,該省制造業已具有相對較強的質量水平和發展能力。
5年來,廣東省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質量競爭力“發展能力”指數比上年提高了2.94,表明廣東形成了以名牌帶動經濟、以經濟促進名牌、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良性循環。2008年,廣東省省以上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達10993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6.8%;納稅933億元,占全省的12.8%。
5年來,廣東省各級質監部門推動技術標準戰略實施,廣東省和16個地市政府相繼制定、設立了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規劃和專項資金,用于技術標準戰略的專項資金已超過了兩億元。通過實施技術標準戰略,該省進一步增強了全省各級政府、社會團體和企業的標準化意識,營造出了政府高度重視、企業積極參與投入的良好氛圍。目前,全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定和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分別為192項、1645項、1397項。此次“新產品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比重”的質量競爭力指數分別比上年提升了5.72和1.54。這些指數表明,全省制造業企業在自主創新能力方面較往年有明顯提升,表明技術標準戰略見到了成效。
近年來,廣東省質監局緊貼地方經濟建設,以地方產業資源為依托,大力推進國家級質檢中心建設,省及各級地方政府提供的資金支持已近6億元,劃撥建設用地77.6萬平方米。從此次質量競爭力指數中可以看出,“質量監督與檢驗水平”指數為90.88,比上年上升了2.22,尤其是“核心技術能力”指標,比上年上升7.78。這充分表明,國家級質檢中心建設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和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2006年以來,為提高企業質量法制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廣東省質監局從2006年開始投入500萬元,把1萬名民營企業廠長(經理)請到課堂來,進行免費質量法規培訓。該局還把全省分管副市長請進課堂“充電”,邀請國家相關部門權威人士和學術界專家、學者擔任授課人。此次廣東質量競爭力“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指數為88.02%,比上年提高了3.08個百分點,說明上述兩項進“課堂”活動取得成效,為全省產品質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此次質量競爭力“質量管理水平”指數也顯示,廣東制造業質量管理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雖然廣東的質量管理水平每年都在不斷上升,但和北京、上海、浙江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國質量報》
記者沈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