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控制鴨群情緒
山東德州質監部門通過標準化推廣“品質養殖”技術
□ 魏 璐
提起養鴨,很多人都知道德州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有個“浙江村”,但如今,并不是僅僅只有“浙江村”和臨盤街道辦在養鴨。據了解,該縣目前已有養鴨專業村48個,涉及臨盤、孟寺、德平等7個鄉鎮(街道辦),存欄蛋鴨1200萬只,年出欄肉鴨1500萬只,孵化種鴨1億只。養鴨戶年均收入6萬元,不少人靠養鴨蓋新房,買汽車,購家電。
1996年,臨盤街道辦對澇堿沙荒地進行開發,辟出約267公頃池塘,吸引了大批的舟山養鴨人,72戶浙江鴨農聞訊遠道而來,承租發展魚鴨混養,當年每戶純收入達10萬元,這也激發起當地農民養鴨的積極性。但是養鴨戶僅靠單兵作戰承受不住市場的沖擊,針對這一現狀,德州市質監部門于2002年申報了省級魚鴨混養標準化示范區,成立了“省級魚鴨混養標準化示范區”領導小組,多次深入養鴨區調查指導,并出臺了《臨盤鎮魚鴨混養山東省標準化示范區實施方案》和《無公害鴨蛋生產技術規程》,建立健全了魚鴨混養綜合管理標準化體系,重點圍繞蛋鴨的養殖、管理、銷售全過程,建立健全魚鴨混養標準、養殖管理技術規程、質量等標準體系,實行“八統一”服務,即:實行統一規劃鴨舍鴨池、統一購進幼鴨、統一飼料供應、統一衛生防疫、統一蛋品銷售、統一購進老鴨、統一收取水面管理費、統一治安保衛。在質監部門的幫扶下,臨盤街道辦高相謙村有1個養殖戶在基地養鴨,第一年收入12萬元,帶動本村村民發展養鴨大棚26個、養鴨12萬只。
隨著養鴨產業日益壯大,吸引了魯北種禽、福潤集團、六和集團等大型家禽加工企業相繼來臨邑建廠,帶動養鴨產業迅猛發展。六和集團自2005年投產以來,已形成年加工肉鴨3200萬只的生產能力。
不久前,臨盤魚鴨混養基地被認定為國家農業標準化一類示范區。質監部門積極推廣“品質養殖”理念和技術,鼓勵鴨農使用低毒藥品和綠色環保飼料,杜絕高毒、高殘留藥品。創新養殖模式,發展林地、網床及半旱式養鴨。創新管理技術,實踐推廣中草藥配方增強免疫力、音樂控制鴨群情緒、濕度感應自動通風等新技術。聘請專家指導養殖戶按有機食品生產規程管理,使養殖模式和產品都得到消費者認可。目前,全縣擁有“福潤”、“六和”、“松霞”、“元亨”等與養鴨產業相關品牌20余個,涉及肉鴨分割宰殺、烤蛋、松花蛋、咸鴨蛋加工等多條產業鏈。《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