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標準 明確責任 形成合力
陜西省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達標縣(區)活動顯成效
□ 齊繼戰 本報記者 王 梅
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難點和重點都在基層,陜西省質監局通過建立標準,以創建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達標縣活動為載體,把安全細化成指標進行考核,使政府部門、監察單位、許可單位和使用單位明確了各自應該承擔的工作職責、監管中的關鍵環節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3年來效果如何?讓我們跟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達標縣(區)驗收小組走進基層。
基層政府:
統一組織領導 網絡全面覆蓋
“我們在17個村、社區設了17名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員,統一由辦事處安監站管理。特種設備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很快發現,及時報告和解決。”商洛市商州區城關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曉玲告訴記者,“這些監管員除了要按時巡查記錄外,節假日還要增加檢查次數。”
縣(區)政府建立覆蓋到社區、鄉鎮的監管網絡成為創建活動的最大特色之一。
建立這樣的網絡體系,各縣(區)政府都下足了力氣。在咸陽市武功縣,縣委和縣政府都成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洛南縣政府根據自身情況,將特種設備安全納入鄉鎮安監站統一監管,各鄉鎮也成立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領導小組。涇陽縣政府在每個鄉鎮設立了“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辦公室”,負責收集和反饋每個行政村、社區、企業的特種設備監管信息。各縣(區)政府、鄉鎮和辦事處、村和社區,逐級簽訂責任書,創建特種設備達標縣活動被納入年度考核指標。活動的開展當然離不開經費的支持。據了解,今年32個達標縣(區)的政府已累計撥付各縣(區)質監局經費80余萬元。
政府的支持不僅在政策和資金上,由政府牽頭的整治力度也明顯加大,一些長期得不到根治的非法營運單位被徹底取締。在渭南市澄城縣,縣政府領導親自帶隊,兩家長期非法營運的充裝站被依法取締。與此同時,各縣(區)政府均發布特種設備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救援專家和搶險隊伍。
在地方政府的統一組織領導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在基層形成了整體合力。
使用單位:
“一把手”工程 精細化管理
企業是安全責任的主體,在創建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達標縣活動中,他們又有什么改變呢?
首先是安全成為各企業的“一把手”工程。陜西省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特種設備安全領導小組,由總經理擔任組長。組長、副組長以及組員的職責有了明確劃分。其次是管理更加精細。陜西太白酒業有限公司修訂和完善了作業人員崗位職責、操作規程、特種設備應急預案等26項管理制度。對各類特種設備和作業人員實行“四個到位”管理,即檢查人到位、制度落到位、處罰明到位和貫徹行到位,確保各個環節不出漏洞。再次是分類監管更加科學。涇陽縣張裕紅酒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多種特種設備的企業,該企業加強對這些特種設備的分類監管,逐一為這3類特種設備建立安全運行檔案,并由設備部主管每天對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檔案進行檢查,以便及時掌握設備運行的真實情況。同時每兩周對特種設備的壓力表、安全閥等重點部件進行大范圍檢查。此外,各企業的隱患整治力度也進一步加大。新西北鋼廠用于調運熔融金屬的非冶金起重設備被責令停止使用后,企業全面排查隱患,購置兩臺冶金專用起重機。陜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老舊設備檔案缺失,經過查找,補齊檔案,多年來阻礙企業特種設備無法實施定期檢驗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
安全監察部門:
全面規范管理 增強服務有效性
“開展創建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達標縣活動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要規范我們自身的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幫扶企業,共建安全。”陜西省質監局特種設備局有關負責人說。
自創建活動開始以來,陜西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信息化網絡建設全面推進。全部建立了企業設備和人員電子檔案,實現動態、紙質雙重管理,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傳送。在寧陜縣質監局,特種設備動態監管分布圖醒目張貼在墻上,企業名稱、所屬區域、監管負責人姓名和電話、特種設備種類數量一目了然。重點監控設備和單位目錄也分門別類,商州區對92家企業的301臺設備建立臺賬,根據紅、橙、黃、藍、綠顏色進行分類監管。應急反應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全部建立特種設備應急反應預案和預案相應程序,督促并指導企業建立針對不同設備類別的應急救援預案和處置作業指導書。大荔縣質監局僅2009年就指導幫助當地20余家企業開展特種設備應急演練。安全責任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各縣(區)質監局每半年對轄區內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狀況進行通報,開展了對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督檢查。《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