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點 突出難點
——山東局認證監管工作在五個方面下工夫
員軍鋒
2010年,山東檢驗檢疫局將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圍繞一條主線,提高兩個能力,抓好三個創新,突出四個重點,完善五個體系”的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質檢工作、認證認可會議精神,認真謀劃,全面部署,繼續抓住“提高認證監管有效性”這一主題,深入開展“質量提升活動”,鞏固專項整頓取得的重大成果,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在工作制度建設上下工夫
做好注冊備案與生產許可證銜接的準備工作。一方面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和認監委的要求,對于新建出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在出口備案前要求應先取得生產許可證,實現與生產許可證的全面銜接。另一方面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對《出口食品衛生注冊(備案)工作指南》進行修改,制定注冊備案手冊,補充、完善、制定省內登記產品的衛生規范,規范注冊備案工作。
加強認證監管工作制度建設。一方面積極建立和實施獲證企業監督抽查、復查換證企業抽查、新評審企業現場見證、評審組長報告、集中督導調研和到期未換證自動失效等六項工作制度,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進一步理順兩證管理流程,完善兩證管理工作制度,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出臺便利和扶持措施,服務廣大出口企業。
完善國外衛生注冊迎檢機制。堅決摒棄突擊迎檢的思想和做法,努力做到國外檢查常態化。一方面充分利用注冊工作站等有效載體,組織專家跟蹤國外最近動態,及時作出風險研判和預警;另一方面,繼續健全完善迎檢工作機制,合理分配資源,加大對迎檢準備工作的檢查力度,細化績效考核中日常監管的要求標準,建立合理的對外迎檢獎罰制度。
在提升業務水平上下工夫
開展認證監管知識和能力的培訓。一方面積極利用各種方式,對廣大進出口企業開展衛生注冊、質量許可、良好農業規范以及質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國際先進管理理念的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根據認證監管的業務特點,繼續開展系統內人員培訓,對兩證評審員、良好農業規范和區域化標準推廣人員、認證有效性監督檢查員等進行系統或專題培訓。
拓展業務培訓形式。改變以往“填鴨式”的培訓模式,采取知識講座、現場模擬、當場點評等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培訓效果。同時,倡導建立檢查、整改、培訓三位一體的方式,將培訓融入到日常的監督檢查中,針對問題現場分析、實時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實現原料安全上下工夫
推廣良好農業規范示范項目。充分利用認監委的扶持資金開展好良好農業規范的示范推廣。通過召開項目啟動會、知識培訓班等形式,對全省系統和企業人員進行動員和培訓,積極爭取農輕紡貿易促進資金和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向良好農業規范項目傾斜,對推廣工作中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推行食品安全區域化管理國家標準。啟動標準宣傳教材的編寫工作,為食品安全區域化標準宣傳和推廣積累素材。積極舉辦標準宣傳會,對系統內人員以及開展示范區建設的地方政府相關人員進行標準知識培訓,提高示范區建設的規范性和科學性。積極與中檢集團山東公司溝通,開展區域化認證的試點,為全面開展認證工作奠定基礎。
在服務出口企業上下工夫
開展企業指導幫扶。選取部分落后地區的重點企業進行現場幫扶,促進落后地區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幫助、扶持科技含量高、具有創新特點的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產品企業擴大出口,引導企業實施節能、節水、環保和能源體系認證。結合《食品防護實施指南 食品生產企業》國家標準的出臺,舉辦以食品防護為主要內容的標準宣傳會和培訓班,提高出口食品加工企業的安全風險控制意識和能力。
積極開展實地調研,現場了解企業出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研究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促進企業出口。
在提高工作有效性上下工夫
深入開展對兩證企業的監督抽查。有效實施轄區獲證企業巡查制度,制定好兩證企業監督檢查計劃,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監管并重,重點對新獲證、復查換證和國外迎檢企業進行監督抽查。創新監督檢查模式,建立“企業管理人員自查、監管人員日常檢查、認證部門定期督查、主管部門隨時稽查”的立體化的、多層次監管體系,將分支局對兩證企業的日常監管情況納入績效考核。
加強入境強制性認證產品的行政執法工作。加強入境強制性認證產品的后續監管,加強對分支局工作的指導監督,規范行政處罰行為,確保免辦工作質量。建立對入境獲得強制性認證產品的專項監督抽查長效機制,用好強制性產品認證的專項檢查資金,根據認監委的部署重點和山東地區入境強制性認證產品的特點,加大對入境免于辦理強制性認證產品的抽查力度。
實施第三方認證有效性監督抽查。建立自愿性認證專項監督檢查制度,對全省出口企業開展認證有效性監督檢查,打擊認證違法違規行為,規范出口認證市場秩序。積極探索科學工作模式,引導建立轄區內出口獲證企業信息數據庫,形成認證認可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工作機制。《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