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血液中的質量因子
人大代表熱議中國企業的質量道德建設
兩會質量話題
□ 本報記者 徐建華/文
兩會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做客中國政府網,與網民在線交流。在回答網友關于產品質量方面的問題時,溫總理指出,企業家的身上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
兩會期間,在參加政協分組討論時,溫總理再次提及“企業家身上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不僅獲得了在場政協委員們的一片熱烈掌聲,更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認同,引發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長李鴻忠認為,市場經濟發展的3根支柱:利益驅動、法制法規、道德誠信,缺一不可。無論是大老板還是小老板,“信、義、利”3字,信、義在前,兼而有之,方為大家。“一個企業的成功,一定要‘信義利’兼備。”
“信義利”,不僅是企業的追求,也是企業家的品德。代表們認為,企業家身上流淌的“道德血液”里,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質量因子”。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一個負責任、有道德、講誠信的企業和企業家,首先要做的是,確保自己生產制造的產品符合質量安全的要求,確保不會對消費者造成損失或者傷害。“企業家應該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對社會負責,對老百姓負責,而且要注意環保。做企業必須要講誠信、講道德。”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說。
不講質量何來道德
三聚氰胺毒奶粉重現市場、海南豇豆被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就連一向以“質量神話”著稱的“日本制造”,也爆發了豐田汽車“召回門”事件。兩會召開前夕,我國和世界發生的一系列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再度讓社會對產品質量問題關注起來。
面對這一切,多年來一直非常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雨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材提議,將每年6月設為我國“食品安全月”,讓“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等安全理念廣泛深入人心,樹立全民食品監督意識。
祝義材代表說,要最大限度地杜絕食品安全問題,需要采取“監管、自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做法。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大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與獎懲機制;一方面大力培養企業的道德良知與自律精神。全國人大代表、志高空調董事長李興浩也認為,講質量是一個企業和企業家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或者說信仰,就是我們的產品要讓人類生活得更美好。企業制造產品,依靠科技創新帶來產品領先,再依靠品質領先換來市場領先。質量不是靠嘴說的,是靠行動來落實和證明的。如果沒有質量,信仰只能是一句空話。”
建設質量誠信體系
身為廣東省信用協會會長,李興浩代表認為,企業的質量責任和道德需要質量誠信去體現、去約束。“建立一套質量信用體系至關重要,特別是質量黑名單制度,讓那些不講誠信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家都進入黑名單。”
應當說,企業誠信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涵蓋了企業價值鏈的全部環節。企業失信可能在多個領域發生,不僅有制造和市場環節的制假售假及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現象,也有采購、銷售及財務環節的賴賬逃債、報表弄虛作假等。因此,建立企業誠信體系就存在分步驟、有緩急的問題,其中質量誠信是最基礎和最核心的部分。
目前,我國已經著手建立質量誠信體系,主要包括以企業質量檔案為基礎、以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以信用監管制度為核心、以質量信用電子信息化為手段的產品質量誠信體系。在該體系的規劃中,既有質量誠信規章制度,也有質量誠信的國家或行業標準。
“應當說,我國在誠信,特別是質量誠信的機制方面,已經日趨完善。關鍵是看大家是否按照這些要求去做。”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明珠說:“質量誠信的第一檢驗者是市場,質量不好、不講誠信的企業最終會被市場淘汰。但在市場競爭中,也要謹防質量不好、不講誠信的企業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擾亂市場秩序。因此,質量誠信建設,首先需要企業自律,我國企業家應該有更博大的胸懷,不要只想著自己的財富積累,而應當想著為國家財富的增長去奮斗,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時,還需要從法律角度加大對質量失信者的懲處力度,可以考慮直接上升到刑事處罰,而不是簡單的行政處罰。”
也有一些代表認為,盡管我國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一直處于“加速”狀態,但離社會的要求和公眾的期待還有不少差距。“目前我國質量不誠信的成本太低。我建議設置專門機構管理誠信檔案,讓所有被投訴的質量不誠信行為都有據可查,兩次以上的就公開曝光,讓所有企圖靠欺詐得逞的人有所顧忌、不敢作為,同時應盡快出臺《誠信法》。”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副總質量師孟憲忠說。《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