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最大民間交流盛會在閩舉辦
廈門檢驗檢疫局全力服務“海峽論壇”
本報訊 兩岸規模最大的民間交流嘉年華———第二屆海峽論壇于6月19日至25日在八閩大地上演,來自臺灣各界別、各縣市的一萬多名鄉親參加了論壇;涵蓋開幕式暨綜藝晚會和論壇大會、政策研討、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民間民眾嘉年華四大板塊的25場配套活動相繼登場,這給口岸檢驗檢疫機構通關保障工作帶來了新考驗。
創新舉措保安全,全力以赴迎盛會。為了服務好本屆海峽論壇,廈門檢驗檢疫局舉全局之力,提前制定工作方案,推出“綠色通道”、“綠色服務”、“綠色文化”等創新舉措服務盛會。
兩岸民眾共同參與是海峽論壇的一大特點。本屆海峽論壇在邀請臺灣知名人士、社會精英的同時,邀請更多的臺灣基層民眾和媽祖、關帝、保生大帝、陳靖姑、開漳圣王、延平郡王等民俗信眾。
“開漳圣王”謁祖懇親活動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配套活動。6月18日下午,包括金門縣長李沃士在內的225名臺胞,從金門乘坐“新金龍”號客輪直航抵達漳州市招銀港區碼頭。他們大部分是“開漳圣王”陳元光及部屬的后裔,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到漳州。
幸運的是,他們此行從漳州口岸直航入境。這是金門與漳州之間首次以個案形式開通海上客運直航。
為了讓首次踏上故土的鄉親們感受到溫馨和便捷,廈門檢驗檢疫局以高度的熱情和完善的服務,提前制定工作方案,抽調懂閩南語的檢驗檢疫人員到一線服務,確保快速通關。
“我們還在旅檢通道專設了海峽論壇專用通道,對攝影記者的攝影器材實行快速驗放,同時采用選擇性查驗,加快旅客行李物品的驗放速度。”漳州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說。
盛會期間,在廈門和漳州兩地,類似這樣的檢驗檢疫綠色通道多達15個。走進各出入境口岸,“海峽論壇貴賓通道”字樣清晰可見,親切的閩南鄉音隨時會在你耳邊響起。
海峽論壇既是一個對臺宣傳的新平臺,更是一次對口岸應急能力的新考驗。
為全力確保海峽論壇期間口岸食品安全、嚴防重大疫情疫病傳播,檢疫官們早在盛會開始前半個月就已經進入備戰狀態。提前開展口岸食品經營單位專項衛生監督,對供應船舶、飛機食品和飲用水實施全程監管,督促各相關企業落實食品安全制度,核查口岸查驗設施,補充應急藥品。首次迎接臺灣直航客人的招銀港旅檢通道還專門配置了單獨隔離觀察室,并按最近最佳原則,與廈大醫院聯系提供轉診所需交通工具,以嚴防重大疫情疫病傳播。一系列檢驗檢疫綠色服務活動在各口岸延伸、展開。
早在海峽論壇舉辦前夕,高崎機場、五通口岸、郵輪中心、招銀港等四個重點口岸就完成了應對“海峽論壇”期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演練。演練中,首次投用的5臺“負壓隔離擔架”頗為引人注目。
“負壓隔離擔架”主要通過自帶的負壓生成系統建立并維持密閉空間的負壓環境,內部的污染空氣只有通過過濾凈化后方能溢出,從而有效防止呼吸道病原體擴散。再加上此前設置的負壓隔離病房,一個不間斷的氣壓式呼吸防護屏障系統就建立起來了。
海峽論壇是一場兩岸文化盛宴。海峽論壇期間的重要活動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更是延續“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主題,吸引兩岸眾多參與者和觀眾。利用這一契機,廈門檢驗檢疫局啟動《中國國門時報》和《中國檢驗檢疫》雜志進廈金航線閱讀活動,讓大質檢文化為盛宴添彩。
6月18日,千名寶島臺灣的旅客乘船抵達五通碼頭,其中46名為來自金門縣、澎湖縣等縣長、議長、各局局長及署長等臺灣重要參會嘉賓。在碼頭休息的間隙,他們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了《中國國門時報》和《中國檢驗檢疫》雜志。
據了解,參加本屆海峽論壇的上萬名臺灣同胞,大多來自民間的基層民眾,其中來自島內最基層鄉鎮、村里的普通民眾占了八成,中南部鄉親約占六成,他們大部分從沒到過大陸,為此,廈門檢驗檢疫局在現場專設咨詢臺,分發宣傳手冊,及時提供檢驗檢疫政策法規的宣傳解釋,以其特有的方式歡迎參會嘉賓,向臺灣同胞展示檢驗檢疫文化精神和內涵。
(洪 鈞)《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