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作弊秤造成的傷害浙江永康生產企業大倒苦水
作弊秤害慘生產廠家
圖為質監執法人員向消費者講解如何識別作弊秤。
□ 本報記者 楊 蕾 吳珊珊/文
近日,記者深入電子秤生產基地浙江永康追蹤“鬼秤”。讓記者感受頗深的是,面對作弊秤,永康的電子秤生產企業很無奈。
一個電話,讓浙江永康市華鷹衡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潘發興心里“咯噔”一下。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企業生產的電子計價秤會因涉嫌作弊而被成都市質監局列入作弊秤的名單。接到消息后,潘發興和合伙人從車間提著兩臺剛組裝完畢的電子秤,火速飛往成都,調查事情真相。
“拆開外殼,我們發現被查獲的電子秤已經被人動過手腳,整個主板都已被換掉,芯片內的程序也早已變成了可作弊的程序。自己的產品自己最熟悉。外殼上雖然仍然顯示是華鷹的產品,但其實‘內臟’早已被人偷梁換柱。”潘發興拿出自己帶來的電子秤,現場演示了正規出廠的華鷹電子秤與被查獲的作弊電子秤的區別。“我們的電子秤無論怎么開機、關機,稱重的結果都一樣。但作弊秤就不同,關機重啟后,稱重的數值就會發生變化。”一想到自己的產品遭遇“被作弊”,潘發興既痛恨又無奈。
華鷹的這次遭遇只是一則個案,但“作弊秤”卻是永康近20家電子秤生產企業不得不認真面對的重要話題。
“被作弊”的無奈
永康,這一地處浙江中部、面積不過1000平方公里的江南小城,卻是我國乃至世界聞名的“五金之鄉”,包括衡器在內的8大五金行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近90%。永康生產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從1984年開始,永康電子衡器經過15年發展,全市已有電子秤生產企業19家,電子秤年產量500萬臺,產值達15億元,約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0%左右,也就是說,市場上有近一半的電子秤來自永康。
“作弊秤問題讓我們很頭痛。”一說起作弊秤,永康電子秤行業協會會長、浙江霸王衡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應天通就直搖頭。為了打擊作弊秤,永康電子秤行業協會組織開展了調查行動。該協會副會長、珠江衡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施祖堂說,協會曾經聯合有關執法部門端掉了幾個專門生產作弊秤的小企業。“但有的不法分子又轉移到別的地方繼續生產作弊秤,我們就很難掌握情況了。”
“為了防作弊,我們沒少花心思。”潘發興拿來一張印封說:“這是華鷹特制的防偽印封,貼在電子秤封口處。為了增強防作弊效果,我們要求每臺秤貼兩張。”這種封印由特殊材料制成,只能一次性使用,撕毀后就無法再重新貼上。封印是否完好,這是判斷電子秤是否被動過手腳的一個重要標志。“封印上的設計圖案我們會不定期更換,以免被人仿造。”
為了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有的企業還在產品軟件中特設了驗證碼。輸入這個驗證碼,只要是正規出廠的產品就會在顯示屏上出現特別顯示,企業以此來判斷電子秤的軟件程序是否被人修改過。另外,將芯片直接焊牢在主板上也可以增加作弊的難度和成本。“但是說實話,作弊者把整個主板連同芯片一起換掉,裝上寫入了作弊程序的芯片,只剩下寫著我們企業名稱的外殼,企業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我們的任何防作弊措施都沒用。”潘發興說。
曾經有一個鄰縣廠家的技術人員專門將市場菜販使用的電子秤拿回家中,以每臺50元的作弊費幫其調換芯片,裝入寫上了作弊程序的芯片,變成8兩秤。“一個芯片的成本不過幾塊錢,一塊主板也不過十幾塊錢,編寫可作弊的軟件程序對那些熟悉電子技術的專業人員來說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臺50元的作弊費用讓不法分子有利可圖,他們甚至形成了專門的作弊窩點,并以此為生。”應天通說。
今年4月,浙江省質監局下發了《浙江省電子計價秤產品防護要求》,從封印、控制器、調整器等方面對企業提出了生產要求。例如,“對涉及計量性能調整的窗口或小孔、校準開關等控制器應施加封印”、“對涉及量程調整的調整器應施加封印”、“秤裝有自動或半自動量程調整裝置應封裝在秤的內部。封裝后,外部不會對此裝置產生影響”等。
“我們早就按這些要求做了。但這只是浙江省的要求,如果全國生產企業不統一采取行動,如果有一部分企業不能采取比較嚴格的防作弊措施,那么作弊的不法分子就會察覺出來,就會有所比較,他們就會選擇購買那些更容易作弊的產品。”潘發興說。
作弊源頭在市場
“絕大多數作弊行為都發生在流通環節和使用環節,一旦有作弊秤被查處,媒體曝光的往往是生產廠家及產品品牌,企業因此蒙受了不白之冤。”應天通說,行業協會支持有關部門對制造、使用作弊秤的人進行重罰,但他認為,銷售商和電子秤的使用者應該是被重點查處的對象。
從出廠到擺上各農貿市場,銷售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永康生產的電子秤銷往全國各地,各品牌電子秤產品的銷售商也遍布各地。除了與廠家直接聯系的一級銷售商,往下還有數量眾多的二級、三級銷售商。“我們的產品70%用于農貿市場,30%用于工礦企業。秤都一樣,但有問題的秤往往發生在農貿市場,很少聽說工礦企業發現作弊秤的。”凱豐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偉建認為,電子秤的使用者受利益驅使,鼓動銷售商在電子秤上做手腳。
一位永康的電子秤生產廠家負責人曾經接到電話,說該企業的電子秤在哈爾濱被查處為作弊秤。令這位老總感到蹊蹺的是,該企業在哈爾濱并沒有經銷商,產品也從不發往哈爾濱,并且就在幾天前,他本人還特地前往哈爾濱做市場調查,準備開辟哈爾濱市場。
所有的企業都將作弊的源頭集中在了流通環節的銷售商和使用環節的小商販,他們認為,作弊秤的真正源頭在市場,一個干凈有序的市場環境才能引導企業良性發展。
當被問及生產企業是否也會受客戶或銷售商的鼓動而在生產過程中故意留下作弊接口時,胡偉建說:“企業與流動性較強的經銷商不一樣,企業參與作弊的成本會很高。一旦被查實有作弊行為,辛辛苦苦十幾年創下的品牌將毀于一旦,這種損失讓企業在面臨抉擇時不得不三思。”
“我們現在的訂單非常多,生意很好,根本不用擔心產品賣不出去,那我還有必要費盡心思去做作弊秤嗎?”潘發興說。《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