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技術標準戰略 搭建公共檢測平臺
——訪廣東省東莞市副市長鄧志廣
東莞市副市長鄧志廣
地方黨政領導談質量
□本報記者 沈 洪/文
一個地級市,有高新科技企業2700多家,國家級企業有100多家;沃爾瑪、通用電氣、杜邦、諾基亞等4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去年,全市生產總值達3763.26億元人民幣、出口額達550多億美元,財政收入達627億多元人民幣。這一奇跡的創造者,就是地處珠三角中心的廣東省東莞市。
東莞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東莞市副市長鄧志廣的回答是:推動東莞外源型經濟向內外源經濟并重轉變,離不開技術標準戰略和公共檢測平臺建設。“早在幾年前,市委、市政府就把推動技術標準戰略和公共檢測平臺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無論是在政策上還是財政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鄧志廣掰著手指說,為促進專利技術盡快轉化為技術標準,實現產業調整升級,東莞出臺了《推進制造業標準化工程實施辦法》,企業每主導制定一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政府分別給予100萬、50萬、30萬元的獎勵;為提升技術檢測機構為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市政府在立項、資金籌措、建設用地等方面大力支持,直接資金支持就超過兩億元。目前,全市企事業單位圍繞支柱產業參與制定、修訂205項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已建成的信息技術設備、紙制品、中低壓輸配電設備3個國家級質檢中心和12個省級質檢站,為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鄧志廣認為,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和建設產品質量公共檢測平臺,為東莞調結構、促轉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現為“四個提升”:一是產業優勢穩步提升。在推進技術標準戰略過程中,通過實施信息傳輸線纜聯盟標準,有效提升了區域品牌形象,促進整個產業年總產值超過150億元,占據國內20%以上的市場份額;通過助推LED產業升級,發揮公共檢測平臺的技術優勢,引導勤上公司制定了全國首個LED路燈地方標準,使LED產業實現年產值40多億元,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二是產品科技含量提升。在松山湖產業園區開展省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試點,引導企業開展以提高技術標準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三是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促進國際標準本地化。東莞企業制定的兩項印制電路產品被確定為IEC國際標準,打破了以往該類產品由歐、美、日三強壟斷的局面。四是產業聚集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公共檢測平臺技術能力強、檢測成本低、研發效率高的優勢,筑巢引鳳,聚集拉動,全力服務自主創新和產業集群化發展,吸引多家國際知名企業落戶松山湖。通過創建信息傳輸線纜省部產學研創新聯盟,研制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線纜產品及線纜成套設備,形成行業技術標準和技術專利,為產業聚集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城市名片
東莞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毗鄰港澳。近年來,東莞大力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形成了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造紙及紙制品業、食品飲料、化工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工業體系。《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