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檢驗檢疫30年與特區共同發展
9月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隆重舉行。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在短短的30年里,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國第一,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奇跡。深圳速度,世人稱嘆!
30載滄桑巨變,30年勇立潮頭。30載風雨歷程,30年守護國門。在深圳特區的探索、實踐與發展歷程中,深圳檢驗檢疫人忠誠護衛的身影一直與之相伴,與此同時,他們改革創新,敢為人先,實現了自身發展的跨越。
心系國門安危
每一天,在連接深圳界河的53米長羅湖雙層人行橋上,有27萬人次各懷夢想,流水般溢過橋面。
“改革開放初期,出入羅湖口岸最多的是‘港客’和華人華僑。當時國內的物資比較貧乏,從橋南邊回來探親的‘同胞’個個都是運輸員,他們大包小包、手提肩扛,吃、穿、用什么都有,像趕集一樣熱鬧。”老羅湖檢驗檢疫人對這些場景都不陌生。“30年前,檢疫員先是在羅湖鐵路橋邊的檢疫棚里工作,風吹日曬雨淋。后來有了兩層的查驗樓,檢疫工作也搬進了室內。往來深港的大都是同胞,所以只要辦完必須的手續,我們都是盡快放行。”
如今,深圳有國家正式對外開放一類口岸15個。每年約有1.7億人次的出入境人員、2000萬標準箱的集裝箱、1500萬輛次的深港車輛。深圳口岸出入境旅客占全國出入境人員總量的50%,車輛進出境數量占全國的80%,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列全球第四,空港吞吐量位列全國第四。
隨著口岸客流量的激增,深圳檢驗檢疫人開始改變“人人排查、個個留驗、件件開包”傳統作業模式,在全國率先實施申報、巡查、抽查以及醫療急救和后續監管,率先在全系統研發“檢驗檢疫熱成像體溫監控系統”并投入運行,全國首個在口岸建立“體溫智能監控與應急指揮+X光檢查+血象檢查”的“三位一體”衛生檢疫防線,讓禽流感、“非典”、甲型H1N1流感在口岸望而卻步……
服務深港人民
通往口岸的路仍舊那么長,可深港兩地的距離越來越近。
有這樣幾個數據一直被人銘記著:供港鮮活商品占香港市場的80%;供港東江水約占香港生活淡水的80%。供港鮮牛奶30余年從未發生質量事故,供港蔬菜連續14年未發生“毒菜事件”。
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30年,深圳檢驗檢疫人用忠誠和責任詮釋了國門衛士的榮光,確保了香港同胞吃上放心食品,為維護深港兩地的繁榮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深圳口岸年均檢驗檢疫供港蔬菜60多萬噸、雞禽1000萬只、豬200萬頭、食用水生動物1.6萬噸、冰鮮冷凍食用水產品3萬噸、雞蛋1.4億枚、大閘蟹1000多噸、淡水約8億立方米、牛奶及奶制品近5000噸等。
在深圳檢驗檢疫人眼里,“深港一家親。”確保供港食品安全衛生,深圳檢驗檢疫責無旁貸!
譜寫發展新篇
從“六個一”工程改革試點到CIQ2000系統的全面實施,從“三電工程”的推廣到“九大業務系統”的應用,從陸路口岸電子通道等“七大系統”的全面推廣到通關單聯網核查工作的推進,乃至全備案全申報制度的建設,近年來,一項一項,深圳檢驗檢疫局關于監管模式的改革創新風起云涌,科技興檢的戰略實施成果輝煌,逐步向著電子化、科技化和現代化,向著“提速、減負、增效、嚴密監管”的大通關建設目標邁進。
如今,深圳檢驗檢疫局擁有5大技術檢測中心,1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區域性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儀器設備和大通關設備總投資已超過6億元人民幣,實驗室認可的檢測項目已達3454項,2005年、2007年科研成果獲獎連續兩屆躋身全系統前三甲,有毒有害物質檢出在質檢系統實現多個“首次”……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地處特區,就要有特區的風貌,就要堅決為特區經濟服務。”關于創新發展、敢為人先,關于服務經濟、促進外貿,深圳檢驗檢疫人始終在思考、在探索、在實踐,與這個年輕而美麗的城市一道,追求更好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