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嚴 晗 姚春暉 嚴運濤 記者張 華 陳 鐵)家中老人或孩子走丟了,援救者只要輸入其名字和身份證號,“三維城市”系統跳出的畫面就可以鎖定走失者的家。連小區布局、幾樓幾號房、最近的回家路線,都能“看”到——這就是“三維城市”的神奇。12月5日,湖北省武漢市國土規劃局日前宣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發布公告,批準該局主編的《城市三維建模技術規范》成為全國行業標準,明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三維數字城市模型的建設,都將遵循武漢標準。據悉,這一標準是我國城建規劃領域首個地方標準升格成的國家標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三維數字城市的實用標準。
據介紹,三維數字城市,是指用數字化技術將城市“裝”進計算機里。從地下管線,到高樓避雷針,從建筑外部色彩,到哪套住房是否空置,各種社會、經濟信息應有盡有。這種城市信息的“疊加”,正在引領全球向“智慧城市”轉變。1998年,數字城市概念開始在我國提出,進入21世紀,我國正式啟動數字城市建設,但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統一的技術標準。今年11月,住建部組織專家驗收組審議認為:武漢制定的城市三維建模技術“中國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武漢市國土規劃局局長張文彤介紹,數字城市在國外有實踐,但國外城市普遍較小,我國城市普遍較大,國外經驗難以借鑒。武漢市三維城市2006年啟動,2007年被住建部列為城市數字化工程示范項目,2008年獲批主編“國標”,擔負起中國數字城市“實驗室”的重任。該局抽調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城市規劃、建筑學等技術專家成立研發小組,聯合武漢大學、國內外頂尖公司攻關,歷時5年,攻克國家863計劃、部級科技攻關計劃和示范工程等近10項科研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國內首個特大城市三維模型“數字武漢”,制定出國家行業標準《城市三維建模技術規范》。
武漢制定的該標準將改變數字城市建設各自為戰的局面。張文彤說,《城市三維建模技術規范》的制定和實施,可統一我國城市三維模型數據的采集、處理、制作與建設,讓全國數字城市數據實現共享,避免重復建設,提高城市建設管理的決策效率和服務水平。
目前,武漢三維城市已建立全市8494平方公里的框架模型和524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現狀精細三維模型,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特大城市主城區三維模型的全覆蓋。同時,該系統實現了規劃管理從平面到立體的轉變,對規劃選址、城市設計、市政交通規劃、地下管線和地下空間管理等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此外,該系統還將實現城市應急指揮、數字化城市管理、數字旅游等地理信息共建共享。 《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