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國家質檢總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辦主任陳熙同發布了質檢總局關于2013年第三季度產品質量狀況分析、2013年10月出入境檢驗檢疫情況、2013年10月份特種設備事故情況、質檢總局發布《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質檢總局出臺措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活動”開展情況、質檢總局推動我國四省蘋果產品出口進入智利市場等7個方面的情況。以下為具體發布內容:
一、質檢總局關于2013年第三季度產品質量狀況分析
(一)產品質量基本狀況
國內制造業產品方面。第三季度,共對32類2918家企業生產的3006批次產品開展了國家監督抽查,批次抽樣合格率為89%,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其中,刨花板、碎紙機、旅行箱包等3種產品的批次抽樣合格率低于80%,分別為79.2%、50%、46.7%。大、中、小型企業批次抽樣合格率分別為98.1%、91.8%、85.6%,同比分別下降0.1、3.1、3.9個百分點。
進出口商品方面。前三季度,在進出口貿易貨值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受檢驗檢疫目錄調整影響,全國共檢驗檢疫出入境貨物1288.6萬批,貨值11546.5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6.15%和4.53%,批次不合格率1.15%,同比上升0.12個百分點。共檢驗檢疫入境貨物349.27萬批,貨值7030.18億美元,同比分別上升0.14%和下降1.49%,批次不合格率3.9%,同比上升0.23個百分點。各月入境貨物不合格率基本平穩,批次不合格率在3.89%上下浮動。
進出口食品方面。前三季度,全國共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進口食品1659批,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均采取了退運或銷毀等措施,未進入國內市場。出口食品方面,全國共有1251批出口食品被進口國家或地區通報不符合其要求,經核查有571批為非法出口或涉嫌非法出口、錯誤通報等,占被通報批次的45.64%。
特種設備安全方面。第三季度,全國共發生各類特種設備事故42起,死亡45人,受傷65人,與2012年同期相比,事故總起數增加1起,上升2.44%;死亡人數減少22人,下降32.84%;受傷人數增加29人,上升80.56%。
棉花方面。2012棉花年度(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檢驗新體制棉花3183.1萬包,720.7萬噸,同比增長約30%,創歷史新高。但受雨水影響,棉花內在質量狀況比上年度有所下降,棉花逐包檢驗平均長度同比下降0.24毫米,是5年來最低水平,馬克隆值級A級比率同比下降1.95%。
產品質量投訴方面。第三季度,全國質檢系統12365機構共受理業務17.5萬件,其中咨詢業務14.84萬件,打假舉報0.85萬件,質量投訴1.03萬件,其他業務0.78萬件。食品、家電和建材產品舉報投訴居12365業務前三位,食品類產品舉報投訴主要集中在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等產品,家電類產品舉報投訴主要集中在空調、手機、電視機、電冰箱等產品,建材類產品舉報投訴主要集中在水泥、鋼材、裝飾裝修材料等產品。全國質檢系統受理的用戶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申訴量前五位的產品依次為食品、家具、轎車、移動電話、電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中發現的問題。部分旅行箱包產品振蕩沖擊性能不合格。部分紙巾紙存在產品微生物超標問題。部分洗衣機產品性能指標不合格。抽查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存在熱性能、外觀、貯熱水箱和能效等級不合格問題。碎紙機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意外復位、穩定性、軟線固緊裝置和應力消除、沖擊試驗、操作人員接觸區的防護等項目。部分刨花板吸水厚度膨脹率超標,甲醛釋放量和內結合強度不合格。部分膠合板的甲醛釋放量不合格。部分單項電能表產品基本誤差、高頻電磁場抗擾度項目不合格。
進出口食品存在的質量問題。不合格進口食品的不合格項目主要是品質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標簽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不合格、證書不合格等,涉及乳制品類、酒類、糕點餅干類、飲料類、糧谷及制品類等21類食品。實際被境外通報出口食品的不合格項目主要是農獸殘超標、品質不合格、微生物污染、生物毒素污染和食品添加劑不合格等,涉及水產及制品類、蔬菜及制品類、罐頭類、干堅果類和糧谷及制品類等21類食品。
執法督查發現的假冒偽劣問題。一是兒童用品生產企業存在未取得強制性產品認證、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等制假售假違法行為,生產條件差,記錄不規范。二是建材中的防水材料質量違法行為較為嚴重,主要問題是用回收瀝青、廢機油、廢柴油等廢舊材料生產、假冒他人廠名廠址以及無證生產。三是汽車行業拼裝問題。校車質量違法問題突出。調查“龐大自卸車”事件時,發現該行業違法改裝、生產底盤車但出具整車合格證問題具有一定的行業普遍性,而且在知名品牌汽車的大企業中存在。
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反映的問題。從特種設備事故種類看,第三季度發生鍋爐事故2起,氣瓶事故3起,壓力管道事故3起,電梯事故10起,起重機械事故13起,場(廠)內機動車輛事故8起,大型游樂設施事故2起,房屋起重機械事故1起。第三季度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違章作業、非法生產(制造、修理、改造、充裝)及使用、管理不善、設備隱患等。
進出口商品檢驗中發現的問題。前三季度,我國出口貨物存在問題較多的主要是輕工產品,如塑料及制品,食品用包裝、容器、食品用具,電光源及燈具。遭出口退運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產品存在質量問題需返境維修、更換,不符合合同要求,因合同簽訂不規范、國外進口商無理由退貨,包裝破損等。輕紡類產品被扣留(召回)的比例最高。入境貨物中,部分輕工與紡織品商品、機電類商品、資源與化工類商品、廢物原料及危險化學品等,存在貨證不符合、品質不合格、安全標識不合格、環保不合格、電氣安全不合格和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等問題。有些國家或地區的入(我國)境貨物不合格問題比較突出,巴西入(我國)境不合格貨物主要是豆類和金屬礦,主要問題是攜帶檢疫性有害生物、與合同不符、夾帶雜草或草籽和數重量短缺。南非入(我國)境不合格貨物主要是金屬礦,主要問題是與合同不符、數重量短缺。澳大利亞入(我國)境不合格貨物主要是動物鬃毛、金屬礦和棉花,主要問題是夾帶雜草或草籽、攜帶檢疫性有害生物、品質缺陷、與合同不符和數重量短缺等等。
針對上述主要問題,質檢部門擬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大對重點產品和領域的質量安全監管力度。針對第三季度質量問題較多的兒童用品、電器、人造板等重點產品和農資、建材、汽配等產業聚集區,進一步嚴格市場準入審查和管理,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發布產品質量信息,加強后續跟蹤和處理。聯合有關部門對汽車產品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打擊“潛規則”,規范汽車產業的發展。
二是保障秋冬季節重點特種設備安全。以貫徹落實《特種設備安全法》為契機,針對第三季度特種設備安全問題,加強學校、賓館、浴室、熱電企業等供熱供暖鍋爐使用單位的監督檢查,做好氣瓶、城鎮燃氣壓力管道、熱力管道以及涉及秋冬居民生活的特種設備使用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三是推進進出口商品法檢制度改革。結合當前外貿形勢,開展出口企業摸底調查,積極做好檢驗檢疫目錄調整,制定分類監管和幫扶的政策措施。綜合運用減免費用、調整法檢目錄、實施綠色通道、積極推進“三個一”監管模式等措施,服務企業擴大進出口。
四是積極推進標準化管理改革。按照國務院領導關于加強和改進標準管理的重要批示,重點加強標準管理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改革強制性標準管理,完善推薦性標準體系,加強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標準的制修訂,培育社會組織標準,改進標準制定程序,加強技術委員會建設和管理,優化各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結構,強化標準有效實施,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加強標準基礎能力建設,實施技術標準提升工程,實現技術標準水平大幅躍升。
二、2013年10月出入境檢驗檢疫情況
出入境衛生檢疫情況。2013年10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查驗出入境人員3076.26萬人次,同比下降18.75%。其中,發現傳染病例293人次。出入境人員監測體檢8.87萬人次,同比上升3%,其中,發現病例4.14萬人次。出入境人員預防接種8.29萬人次,同比上升2.53%。對于以上檢出病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已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進境農產品有害生物截獲情況。2013年10月,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進境農產品檢疫過程中,共截獲有害生物1916種62090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143種5542次,一般有害生物1773 種56548次。
按檢疫業務類別統計,截獲的有害生物主要來自貨物檢疫,占截獲疫情總次數的 65.52% 。其次是運輸工具檢疫占17.29%,旅客攜帶物檢疫占8.29%,木質包裝檢疫占 5.29% ,集裝箱檢疫、郵寄物檢疫等占3.61% 。
按有害生物類別統計,截獲的有害生物主要是昆蟲,占總截獲疫情次數的50.85% 。其次是雜草占29.23%,真菌占10.23% ,其他檢疫物占5.24%,細菌、病毒、螨類、線蟲占4.45% 。
按有害生物來源統計,截獲的有害生物主要來自美國、巴西、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中國香港、阿根廷、越南、德國等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
針對發現的疫情,檢驗檢疫機構依法作退運、銷毀、除害處理等檢疫措施,防止疫情傳播擴散,并向有關國家、地區通報,要求采取改進措施。
旅客攜帶物和郵寄物中禁止進境物截獲情況。2013年10月,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從入境旅客攜帶物和郵寄物中共截獲禁止進境物3.2萬多批次,其中從入境旅客攜帶物中截獲郁金香球莖、植物種苗、種子、肉干、新鮮水果、野生活鱉等;從郵寄物中截獲植物種子、種苗、多肉植物等;從禁止進境物中檢出有害生物3600多批次,包括果實蠅、香蕉穿孔線蟲、扶桑綿粉蚧、美澳型核果褐腐病等。
進口食品化妝品不合格情況。2013年10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進口食品194批、化妝品8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8類產品,主要不合格產品是酒類、糧谷及制品類和糕點餅干類,來自29個國家或地區,品質、食品添加劑和微生物污染等項目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妝品涉及3類化妝品,分別是膚用化妝品、口腔類化妝品和其他化妝品,來自5個國家,貨證不符、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為主要不合格原因。對以上不合格的進口食品化妝品,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均采取了退運或銷毀等措施,未進入國內市場。有關詳細信息,將在質檢總局網站上予以公布。
進口工業品檢驗監管情況。2013年10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監管進口工業品28.00萬批次,同比下降0.15%,發現進口不合格0.54萬批次,批次不合格率1.94%。其中檢驗監管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2.89萬批,計417.62萬噸、27.43億美元,檢出不合格23批,計2282.33噸、129.83萬美元;檢驗監管進口危險化學品0.88萬批,計2890.34萬噸、231.85億美元,檢出不合格273批,計84.38萬噸、15.91億美元。2013年10月,處置進口汽車缺陷8例、31276輛,均實施召回。針對發現的進口工業品不合格情況,檢驗檢疫機構依法采取退運、銷毀、要求整改等措施,切實維護我國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三、2013年10月份特種設備事故情況
2013年10月份,全國共發生各類特種設備事故14起,其中,壓力容器事故1起,電梯事故7起,起重機械事故4起,場(廠)內機動車輛事故2起。死亡16人,受傷7人,與2012年同期相比,事故總起數減少4起,下降22.22%;死亡人數同比增加4人,上升33.33%;受傷人數減少16人,下降69.57%。死亡人數同比增加主要源于電梯、起重機械作業人員違章事故。以上事故,正在按照特種設備事故調查的有關規定進行調查處理。
四、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
2013年11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國家質檢總局第155號令,簡稱《辦法》),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辦法》對原總局67號令進行了修訂完善,對于促進有機產品產業發展、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
《辦法》規定的主要內容
《辦法》共分7章63條,明確了有機產品認證的基本定義和管理體制,對認證機構管理、有機產品進口、證書和標志等方面予以規范,還規定了具體的監督管理和罰則。
一是明確行政監管的內容和方式,加強全過程監管。為加強對有機產品認證活動的有效監管,《辦法》第五章增加了以下內容:1、國家認監委和地方認證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以及地方認證監管部門中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和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職責分工(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2、七項地方認證監管部門的監管方式(第三十九條的規定)。
二是明確四統一的認證制度,加強統一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國家推行統一的有機產品認證制度,實行統一的認證目錄、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認證實施規則、統一的認證標志。
三是建立認證證書和標志編號制度,實現有機產品可追溯。《辦法》第十二條、三十三條、四十條、四十一條建立了認證證書統一編號制度、認證標志統一編號制度、檔案記錄制度,對于出現問題的有機認證產品實施溯源。
四是完善認證程序,加強有機產品的源頭管理。《辦法》第十條將有機產品認證程序明確為現場檢查、產品檢測、環境監(檢)測三個必經程序。保證產品從源頭上符合有機產品標準的要求。
五是建立了有機產品認證銷售證制度,規范市場秩序。《辦法》第十四條建立和明確了有機產品銷售證制度。認證機構通過頒發銷售證,確保認證委托人所銷售的有機產品類別、范圍和數量與認證證書中的產品類別、范圍和數量一致。
六是增設“有機產品進口”一章,加強對進口有機產品的監督管理。《辦法》增設第三章“有機產品進口”。根據《商檢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并參照國際慣例,對境外有機產品認證體系的等效性評估和進口有機產品監管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比如:規定了簽署備忘錄的進口有機產品管理方法;同時規定了未與國家認監委就有機產品認證體系等效性方面簽署相關備忘錄的國家或者地區的進口產品,擬作為有機產品向中國出口時,應當符合中國有機產品相關法律法規和中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的要求。
七是建立了認證風險預警機制,保護消費者權益。根據監督檢查、消費者投訴、媒體反映出現的有機產品認證問題,《辦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認證監管部門可以根據發布的動植物疫情、環境污染等風險預警、監督檢查和消費者投訴、媒體反映等情況,及時發布有機產品認證區域、獲證產品及其認證委托人、認證機構的認證風險預警信息,并采取相關應對措施”。
八是完善罰則,加強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辦法》第六章通過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設定罰則,加強對認證機構、獲證產品認證委托人違法行為的處罰,解決了有機產品認證行政執法中執法依據不足的問題。
九是取消了有機轉換認證及其標志。為了進一步規范有機產品市場秩序,打擊非法利用有機轉換認證冒充有機認證的行為,《辦法》取消了有機轉換認證及其標志,從根本上杜絕了獲證產品的認證委托人利用有機轉換認證冒充有機認證的行為,也有利于消費者統一識別和正確理解有機產品概念。
十是取消了含有機配料加工產品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標識規定。為了進一步規范有機產品市場秩序,防止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而僅含部分有機配料的加工產品,在其產品上標注“有機配料生產”、“有機”等文字冒充有機產品且誤導公眾以為該產品為有機產品的行為,《辦法》取消了總局67號令中關于含有機配料加工產品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可在其產品標注“有機配料生產”或配料為“有機”字樣的規定,有利于消費者統一識別和正確理解有機產品概念。
五、質檢總局出臺措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
近日,質檢總局發布《關于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的指導意見》,切實貫徹國務院相關文件部署,要求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的檢驗檢疫監管制度,推動電子商務出口,促進外貿持續健康發展。重點加強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及其產品備案管理制度。鼓勵電子商務出口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備案,向檢驗檢疫機構提供企業及其產品的基礎信息。對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及其產品實施誠信管理和風險管理等,對高風險產品探索建立準入機制。
二是建立電子商務出口產品全申報制度。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掌握電子訂單、電子運單等信息,建立對出口產品的質量監管機制,對嚴重質量安全問題進行追溯、通報、預警和處置,加強宏觀質量管理。
三是創新電子商務出口產品監管模式。對電子商務出口產品以檢疫監管為主,探索建立基于風險分析的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機制。利用第三方檢驗鑒定機構進行產品質量安全的合格評定。根據出口退運、投訴、召回等信息實施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積極探索集中申報、集中辦理相關檢驗檢疫手續等便利措施。
四是加強跨境電子商務檢驗檢疫信息化建設。積極參與地方政府牽頭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加強與郵政、港務、民航等企業和相關監管部門的協作,實現與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物流企業和相關部門的數據對接和信息共享。
五是加強溝通聯系和宣傳引導。加強與當地政府的溝通聯系,及時通報檢驗檢疫部門促進電子商務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大相關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引導相關企業規范開展電子商務出口業務,促進電子商務出口健康發展。
六、“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活動”開展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10月,質檢總局在全系統組織開展了“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活動”。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深入校園,以廣大在校學生為聚焦對象,以貼近生活的進出境旅客攜帶物和郵寄物檢疫為切入點,宣傳普及法律法規知識,推動樹立生物安全意識。質檢總局魏傳忠副局長在山東農業大學活動現場宣布“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并為在校學生做專題報告。全國32個直屬檢驗檢疫局及其下屬的100多個分支機構,先后走進轄區內的大學、中學、小學和幼兒園校園,通過開辦專題講座、進行檢驗犬搜尋演示、邀請學生參觀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現場檢疫實踐等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共組織開展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專題性活動近300場,發放宣傳材料超過20萬份,活動直接參與學生6萬人次。活動的開展,增加了學生與國門生物安全工作的接觸機會,增進了學生對國門生物安全知識和法規的認知程度與自覺遵守意識,增強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呼吁公眾參與到國門生物安全工作中來,共同防范動植物疫病疫情和外來有害生物傳入,共同保護我國物種資源與生物多樣性。
七、質檢總局推動我國四省蘋果產品出口進入智利市場
近日,質檢總局接到智利農業部通報,在此前允許甘肅省蘋果對智出口的基礎上,允許我國山東、河南、陜西三個省市的蘋果向智利出口。這是今年繼砂梨進入美國市場以來,質檢部門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的又一新突破。
為服務農業和外貿發展的需求,推動我國優質農產品擴大出口,近年來,質檢總局加大對外磋商力度,積極商簽相關農產品出口檢驗檢疫協議。2013年10月7至16日,質檢總局邀請智利農業部專家來華,對果園有害生物發生及防控、注冊果園和包裝廠運行、官方檢驗檢疫監管等進行了考察。智利專家認為,中國出口蘋果檢驗檢疫監管體系符合雙方簽署的議定書要求。目前,首批符合要求的10家包裝廠、16家果園已獲準向智利出口。
下一步,質檢總局將繼續加大力度,推動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