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質檢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質檢總局深化改革,轉變產品質量監督模式的又一成果。《指導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工作正朝著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邁進,以預防為主、風險管理為核心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機制正在加快形成,產品質量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正在快速推進。
為應對日趨復雜的產品質量安全新形勢,特別是為了及時發現、有效解決產品質量存在的潛在危害,從2009年起,質檢總局著力加強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工作。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建成并運轉風險信息采集體系,實現風險監測常態化,風險處置環節取得突破,探索發布了風險警示,推動風險監控工作從探索起步階段步入了全面實施階段。在實踐過程中,質檢總局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注意總結實踐經驗,抓緊完善風險監控制度體系。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集中反映了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探索實踐,集中體現了質檢總局對風險監控工作的頂層設計,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指導性和操作性。
《指導意見》突出了消費安全。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質檢工作會議上,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提出了“三大安全”,擺在首位的就是消費品質量安全。《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風險監控工作要以消費品為重點,以產品質量中影響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等因素為內容,建立起以風險信息采集為基礎、風險監測為手段、風險評估為支撐、風險控制為目標的工作體系,實現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據悉,質檢總局將制定消費品重點監督目錄,把更多的監管資源用于消費品,切實做到有效預防消費品安全風險。
《指導意見》突出了問題導向。主要是通過建立準確、高效、全面的風險信息采集網絡,做到從著力發現問題、真正解決問題出發,不斷強化風險監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重點是要對輿情信息進行監測,以網絡媒體為主渠道廣泛收集產品質量安全輿情信息,注重從日常監管工作中采集風險信息,從產品傷害案例中甄別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從檢驗檢測工作中收集風險信息,同時加強與其他監管部門、消費者保護組織、行業協會等的聯系,并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公共平臺,實現風險信息的共享共用。據了解,目前,質檢總局已經開發應用了質量安全互聯網信息監測系統,啟用了全國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協作網辦公信息平臺,初步實現了風險信息的共享共用。
《指導意見》突出了風險綜合整治。對已被識別和確認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指導意見》要求加強監管聯動,對涉及生產許可、強制性認證的,加大準入把關力度;對普遍存在的不符合安全標準要求的,組織開展監督抽查;對涉嫌違法的,及時進行執法查處;對存在嚴重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缺陷的,督促企業進行召回;對涉及標準問題的,及時反饋給標準化管理部門,推動完善標準體系;對涉及其他部門的,及時進行會商,共同研究提出風險防控措施。同時,《指導意見》提出,要建立風險預警制度,及時向社會發布風險警示,提醒消費者增強安全消費意識;建立風險通報制度,促進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推動行業加強管理和自律,促使地方政府開展區域質量整治,切實保障質量安全。
《指導意見》不僅總結吸收了我國近年來的實踐經驗,也充分借鑒了歐盟、美國等先進經驗和做法。如參考了美國風險處置做法,提出建立完善應急監測機制,針對產品質量安全傷害事故和突發事件,及時組織實施應急專項風險監測,綜合采取調查、檢查、檢測等各種方式,快速查找風險源頭和傷害事故原因,充分發揮風險監測在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作用。特別是比照了歐盟非食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提出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內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通報預警系統,通過加強質檢總局與地方質監部門、地方質監部門彼此之間的風險交流,實現對風險的快速反應和處置,避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