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官網8月11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質量品牌管理。建立健全全員、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研發設計、采購、生產制造、包裝、檢驗、庫存、運輸、銷售、服務等全過程質量控制和管理。重視研發和創新管理,加強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標準組織生產。積極利用標準化服務、產業計量測試等技術服務平臺,提供全溯源鏈、全壽命周期、全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積極采用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強品牌戰略規劃制定和實施,建立完善品牌建設的標準體系,圍繞生產經營全過程,打造技術、創新、標準、品牌一體化全鏈條,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提升自主品牌的創新內涵和附加值,開展知名品牌創建工作,推進品牌國際化,打造國際知名品牌。
以下為全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環境保護部 中國人民銀行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關于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聯產業〔2016〕2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環境保護廳(局)、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國資委(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銀監局、證監局,有關行業協會: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近年來,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持續上升,企業融資、物流、人工等成本高企,企業減稅降費呼聲較多,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經營環境。同時,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信息通信技術加速發展和應用,對企業傳統經營管理理念、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營銷服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巨大的創新空間和發展潛力。
在新形勢下,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是企業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創新發展空間,提升競爭能力的迫切要求;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穩增長的重要措施;是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重塑國際競爭新優勢,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有力支撐。為引導企業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進一步創新管理、提質增效,提高企業和產業競爭力,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經濟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和舉措,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示范引領和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加強管理,內部挖潛、降本增效、開源節流、苦練內功,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和質量管理方法,實現管理增效和創新增效,提升發展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有力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提質增效。
(二)基本原則。
——企業主導、政府引導。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管理、提質增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政府主要是加強服務和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環境,降低社會總成本,引導企業提質增效。
——示范引領、加強推廣。堅持典型引路,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環節、各領域,培育、發現和總結企業在創新管理、提質增效方面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樹立活典型、硬標桿,推廣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
——因企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企業應根據所處行業、環境及影響提質增效的各種因素,選準符合自身特點和實際的主要路徑和好的做法,采取多種方式推進。
——夯實基礎、注重創新。堅持“開源”與“節流”一起抓,既要引導企業在控制成本上做文章,更要引導企業深入推進管理、產品、組織、業態及模式創新,拓寬效益提升新空間,謀求新發展。
二、主要路徑
引導企業降本增效、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增效、市場開拓增效、戰略轉型增效,全面管理和控制生產經營成本,積極延伸產業鏈,拓展發展新空間,變革生產經營模式,加快推進創業創新,提高戰略應變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全面促進和保障企業提質增效。企業應立足自我,結合自身實際,找準制約提質增效的短板和瓶頸問題,積極與國內外領先企業進行全面對標,明確差距和提升方向,確定有針對性的主要路徑進行突破,切實提升發展質量、增加效益。
(一)加強成本管理和控制。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將企業的人、財、物全部納入預算,強化預算全過程控制和剛性約束。樹立戰略成本和創新管理理念,從整體與全局視角對投資立項、研發設計、生產經營、營銷服務各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成本管控,增強系統成本控制意識,推行價值鏈成本管理和創新管理體系。實施目標成本管理,通過強化定額和對標管理,合理界定成本開支范圍和標準,嚴格限制和監督各項成本費用支出。高度重視資金管理,加強資金使用的事前規劃,統一集中調控資金,強化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管理,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優化資金結構,降低財務成本。強化成本核算,開展成本動因分析和成本預測,加強重點環節、關鍵領域的成本控制,重點管理和控制成本份額比例高的環節。建立成本責任制度,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加強成本考核,建立配套的激勵約束機制。
(二)強化資源能源集約管理。將資源能源管理的對象與范圍拓展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評估各環節對經營績效的影響,提高資源能源集約化管理水平。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采購專業節能服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企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加強資源能源的計量、監測和統計,完善資源能源消耗定額管理,建立節能降耗責任制。加強原材料消耗的精細化管理,完善原材料領用、倉儲、回收等管理制度,有效降低消耗;加強庫存管理,力爭實現零庫存,實現庫存成本最優化。樹立集約利用資源能源創造效益的理念,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充分利用余熱、余壓、廢氣、廢水、廢液、廢渣,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利用先進適用的節能降耗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三)重視資源優化配置與管理。加強企業內部資源整合,調整優化業務板塊,通過分立、轉讓、關閉清算等方式整頓處理低效無效資產和業務,發揮協同效應。提高集團管控能力,強化母公司在戰略管理、資本運作、結構調整、財務控制、風險防范等方面的功能,發揮企業整體優勢。積極穩妥開展兼并重組,深入做好盡職調查等并購前準備工作,重視或有負債及經濟、法律、社會等風險因素,從管理架構、財務制度、技術資源、營銷資源、人力資源、企業文化、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加強重組后的整合和管理創新。加強供應鏈合作管理,培育和優選上游供應商,推進橫向經濟組織聯合和縱向供應鏈整合,建立穩定的供應關系。實施統一集中的采購管理,積極利用第三方物流,優化物流配送網絡,降低采購及物流成本。
(四)加強質量品牌管理。建立健全全員、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研發設計、采購、生產制造、包裝、檢驗、庫存、運輸、銷售、服務等全過程質量控制和管理。重視研發和創新管理,加強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標準組織生產。積極利用標準化服務、產業計量測試等技術服務平臺,提供全溯源鏈、全壽命周期、全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積極采用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強品牌戰略規劃制定和實施,建立完善品牌建設的標準體系,圍繞生產經營全過程,打造技術、創新、標準、品牌一體化全鏈條,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提升自主品牌的創新內涵和附加值,開展知名品牌創建工作,推進品牌國際化,打造國際知名品牌。
(五)創新內部市場化經營機制。根據企業實際和業務特點,創新企業組織運營體系,探索引入內部市場化經營機制,傳導市場壓力,激發內在活力和創造力。加強適應內部市場化管理需要、靈活高效的組織模式創新,探索建立小型化、扁平化的內部市場化經營主體,賦予內部經營體更多的責、權、利,最大限度調動員工積極性。明確內部市場要素,劃分、劃細內部市場主體,制定內部市場交易規則和流程,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健全交易協調、價格管理、內部仲裁等機制,監管內部市場交易行為,仲裁內部市場交易糾紛。圍繞內部市場化經營的有效運轉,建設相配套的信息系統,加強對內部市場交易的核算、結算、統計、考核、分配等。
(六)加快推動創業創新。積極引入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推進企業資源平臺化、開放化,整合全球創業創新資源,推動員工、創客及消費者全程深度參與價值創造過程。積極培育內部創新管理體系和創客文化,推進員工創客化,激發每個員工的創業創新精神,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搭建創業創新平臺,通過創業輔導培訓、創意優化、產品快速試制驗證、創業資金扶持、營銷服務扶持等,全流程幫助內部創業者創業。有條件的企業可建設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平臺,通過生產協作、共享資源、開放標準、組建聯盟、投資合作等方式,為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服務,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突破創業創新的管理瓶頸,完善內部創業創新激勵機制,健全股權激勵及薪酬分配制度,形成持續的創業創新動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和運行創新管理體系。對企業的研發、創新項目管理、創新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進行全面系統和可持續的管理,培養和保持組織的創新能力,保護創新成果,實現創新成果的轉化,形成有效的生產力。
(七)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從客戶需求出發,增加服務環節投入,推動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升級,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變銷售產品為向客戶交付使用價值,實現產品的服務化。結合自身實際和產業特點,有針對性地發展研發設計、技術支持、戰略咨詢等上游技術服務,生產裝備租賃、產能出租、在線檢測等中游生產服務,網絡精準營銷等下游市場服務,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賣方信貸、產品保險等延伸性服務,以及總集成、總承包、綜合解決方案等整合服務。積極開展服務外包,采用眾包研發、網絡客戶服務、在線人力資源管理等外包新模式。適應服務化轉型的需要,合理調整業務流程、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優勢企業可“裂變”專業優勢,面向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服務。
(八)推進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創新。推動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貫穿研發設計、原料供應、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平臺,實現全方位實時精準控制和智能化感知、預測、分析、決策。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有步驟地選擇簡單重復、安全風險高、作業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等崗位開展機器人替代,有序實施生產裝備的智能化改造,建設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積極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生產模式。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營銷渠道,搭建客戶零距離互動平臺,發展線上線下良性互動的O2O營銷新模式,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深度挖掘客戶需求,又準又快地滿足客戶需求。
(九)注重戰略管理。要發揮企業家引領帶動作用,及時跟蹤內外部環境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條件下跨界融合加速、買方力量崛起、創新速度加快、共享協作經濟興起,傳統的企業競爭優勢被削弱等重大變化,根據自身條件,提高戰略柔性和適應性,加快推動戰略轉型。實施跨界融合戰略,選擇與核心競爭力相匹配的領域,推進融合創新,跨越現有競爭邊界,挖掘和創造新的需求和價值。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戰略機遇,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融入全球價值網絡,拓展國際市場新空間。推進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圍繞主業開展配套金融業務,探索建設產商融一體化經營平臺,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雙輪驅動發展。
(十)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預防和控制企業戰略、財務、產品、市場、運營、法律等方面的風險。健全重大投資決策責任制度,加強對資產負債情況及現金流動性的動態預警,完善金融衍生品投資控制制度,從嚴控制企業對外擔保、抵押、質押等業務。探索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結合自身實際強化匯率風險管理,減少匯兌損失。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加強生產裝備維護、改造、升級,健全安全生產操作規范,強化監督檢查,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有效防控生產事故和質量事故。加強誠信管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防范企業形象危機。健全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預警機制,科學制定應急預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示范推廣。組織開展企業管理創新總結推廣活動,培育和發現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的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每年選擇一批示范成果,通過編寫案例集、組織培訓班、召開經驗交流會、企業現場會等多種形式,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支持高等院校將相關成功經驗納入企業管理教材及案例庫。各地、有關行業協會也要結合實際做好創新管理、提質增效有效做法的總結和推廣工作。
(二)開展對標行動。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和地方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對標專項行動,研究建立企業提質增效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企業自我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方式,優選一批國內外領先的同行業企業作為標桿,動態更新并向社會公布,引導企業對照標桿查找出差距和薄弱環節,不斷加以改進,向標桿企業看齊。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內部對標活動。完善國家質量管理激勵機制,樹立質量標桿,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辦法。
(三)強化服務指導。適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開展總結示范推廣、交流培訓、“向企業送管理”等活動,提供公共服務。組織開展免費專題培訓,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培養造就一批優秀企業家和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組織咨詢機構、專家及志愿者“向企業送管理”,對企業免費開展現場指導和管理診斷,幫助企業強化管理、提質增效。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和公共信息服務,指導企業用好相關政策,加強分類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創新管理、提質增效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發展高水平管理咨詢服務。積極培育和發展管理咨詢服務業,加大政府購買咨詢服務支持力度,組織編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名錄,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購買管理咨詢服務的支持力度,引導管理咨詢機構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加強管理咨詢機構的行業管理,推動行業自律,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
(五)營造良好環境。嚴格環保、稅收、質量等監督執法,加強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加大企業產品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力度,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積極開展貸前能效篩查,大力發展能效信貸。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實施涉企收費清單制度、提高收費透明度,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減少物流環節,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最大程度減少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健全反映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和企業經濟效益的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化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支持扭虧無望的企業破產退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六)加強組織領導。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做好組織指導和協調服務,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各地區、有關行業協會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理解新形勢下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強管理與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等結合起來,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切實把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環境保護部
中國人民銀行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