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與工信部聯合發布《中國造船質量標準》和《中國修船質量標準》,這是我國中英文國家標準的首次同步發布。對參加發布會的諸多媒體而言,同時見到包括中文和英文的中國國家標準文本,其新聞價值甚至要大于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
我國已處于國際船舶行業的先進行列,這兩項高質量的國家標準,將對我國船舶制造和維修以及全球船舶制造和維修產生重要的影響。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說,國家“十三五”規劃已明確要求在船舶行業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采用境外投資、工程承包等方式推動中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這正是兩項國家標準中英文版本同步發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之所在:以中國標準“走出去”,帶動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
中國標準“走出去”有很多途徑,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以中國標準為藍本,將中國的技術納入國際標準中。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國際標準提案最多的國家之一,2016年年度提案數量首次過百,比過去兩年提案數量的總和還多;2016年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的數量首次突破年度新增國際標準總數的50%。這些標準連同以往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一起,承載著越來越多的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
中外標準互認也是中國標準“走出去”的重要途徑。第39屆ISO大會期間,國家標準委與“一帶一路”沿線9國標準化主管部門和機構簽署了雙邊標準化合作協議,使我國簽署含有標準互認內容協議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28個,通過發布互認清單等形式,使我國標準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
中國標準“走出去”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選擇重要的領域,制定、發布和出版外文版的中國標準,其中包括同步制定、發布和出版中外文國家標準和實施一段時間后翻譯成外文發布和出版。如果說,制定國際標準的周期相對漫長,國家間的標準互認需要政府或其主管部門做大量的協調工作,那么制定、發布和出版外文中國標準就簡單得多。至于是否同步制定、發布和出版,關鍵要看準市場需求。我國船舶行業的國際地位決定了《中國造船質量標準》和《中國修船質量標準》的市場需求,同步制定、發布和出版,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雖然兩項標準是首次中英文同步發布,但中國標準的外文翻譯在我國“入世”后不久就開始了,較早成規模翻譯的是石油鉆探設備,中國在哪個國家鉆井,相關標準就翻譯成所在國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看得懂的語言。多年來,僅國家標準委就組織翻譯并正式發布了300多項外文版國家標準。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化研究和服務機構翻譯外文標準的業務量更是逐年攀升。
制定、發布和出版外文版中國標準,可以推動中國標準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這是中國標準“走出去”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實際上,事實上的國際標準無論其數量還是影響力都不可小覷,企業如眾所周知的微軟,組織如國際電工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測試和材料試驗學會(ASTM)等制定發布的標準早已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作為英國國家標準的英國標準協會(BSI)標準和作為德國國家標準的德國標準化協會(DIN)標準不僅曾經是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即使ISO和IEC等國際性的標準化組織成立后,他們的標準也更多地以國際標準的形式,借助國際標準繼續發揮作用,而在沒有走完國際標準程序之前,他們的一些標準幾乎等同于國際標準也是不爭的事實。
從這個意義上,不難看出我國兩項船舶中英文國家標準首次同步發布的重要意義。在中國的很多裝備、技術和服務具備“走出去”實力的情況下,助力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中國標準化主管部門固然責無旁貸;但是,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行業則應該從兩項船舶中英文國家標準的首次同步發布中,看到標準對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的作用,進而努力打好標準牌,打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更加堅定中國裝備、中國技術和中國服務“走出去”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