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最高法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他在報告中強調,要加大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力度,嚴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依法審理手機應用擅自讀取用戶通訊錄信息、網絡信用平臺濫用個人征信數據等案件。
這是最高法工作報告首次提到要依法審理App擅自讀取通訊錄信息和濫用個人征信數據等案件。“加強數據權利司法保護,有利于大數據利用、數字經濟發展,有利于公民個人隱私保護。”報告指出,司法要為數字經濟營造競爭中性、開放包容的環境。
數據是資產、數據有價值已經是一種社會共識,與此同時,伴隨信息的過度收集、未經用戶同意收集的等違法違規行為屢屢出現。根據最高法去年發布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網絡犯罪特點和趨勢》,網絡詐騙案件在詐騙案件中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達到17.61%,同比上升近十個百分點,其中19.16%的網絡詐騙案件是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有針對性地實施詐騙犯罪。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各級法院依法妥善審理涉新交易新模式新業態案件,保障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與此同時,審理人工智能、網絡游戲著作權案等一批新類型案件,加強對數字版權、數字內容產品的保護。加大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力度,嚴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準確適用“通知刪除”規則,對散發誹謗他人言論的網絡平臺,根據受害人請求責令刪除相關信息。
記者注意到,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已提上日程。當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圍繞國家安全和社會治理,將制定生物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