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是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促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迫切需要。近日,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指出,“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監管司會同部內相關司局,加快推進農安信用體系建設,按照“邊研究、邊試點、邊推動”的思路,組織有關單位不斷加強理論研究和局部試點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步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要重點抓好五項任務。”
一是健全農安信用管理制度。制度是開展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目前,農業農村部已組織部質標中心及相關科研機構,研究起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價準則(討論稿)》等文件初稿,將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盡快印發實施。
二是開展農安信用試點探索。根據農安信用項目的任務安排,優先確定4個省和3個行業繼續開展農安信用體系建設的試點工作。其他地方可自主開展試點探索,將農安信用工作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形成符合本地實際的好經驗好做法。
三是提升農安信用工作信息化水平。目前,農業農村部監管司在對原有的農安信用頻道進行了改版升級,設計上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專題”。同時,依托農安信用服務平臺,充分調動第三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農安信用服務創新與推廣工作,加快推進行業間、平臺間、地域間數據信息對接,提升主體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逐步實現農安信用信息電子化存儲和互聯互通。
四是開展信用科學評價和推廣應用。各地要在已建立的主體信用檔案以及有關數據基礎上,對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全覆蓋、標準化、公益性的信用綜合評價。加大信用評價結果的運用力度,推動將其作為審查主體資格、審批行政許可事項、下達財政支持項目、制定分類監管措施等的必要條件。
五是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要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宣傳培訓工作,規范農安信用管理的業務流程。充分發揮農安信用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作用,推動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農安信用評價及結果應用,整合優勢媒體資源,多渠道宣傳農安信用體系建設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構建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此外,在會上,各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負責人結合本地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經驗進行了分享。
“近年來,上海農產品生產領域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以信用管理為基礎,以信息化為手段,以守信受益、失信懲戒機制為核心,增強對生產主體的管理,從根本上形成保障食用農產品生產領域質量安全長效機制。”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陸崢嶸說。
陜西省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則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創新監管的有力抓手,運用大數據、智慧監管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服務和監管,建立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證上墻”、“紅黃黑”榜、投訴舉報獎勵、農產品質量安全守信褒獎和失信懲戒等系列制度,強化經營主體和行業的誠信責任,布局完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鎮三級信用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