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疆巴州市場監管局聚焦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中心任務,以信息歸集公示為基礎,以雙隨機監管為抓手,以信用約束懲戒為重點,以信用風險分類為依托,有效擴充信用監管工具,充分發揮信用監管護航作用,服務經營主體激發活力、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強化涉企信息歸集公示,信用監管基礎持續鞏固。堅持自治州涉企信息歸集公示聯席會議制度,按照“一碼關聯、全量歸集”的要求,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新疆)平臺,按照“誰產生、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全量歸集企業信用信息并向社會公示。開展信用數據質量提升行動,持續完善信用數據。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州共歸集公示涉企信息24.78萬條,其中行政許可信息3.29萬條,行政處罰信息1.23萬條,雙告知信息2.86萬條,聯合懲戒信息157條。通過多維度展示企業畫像和“全生命周期”,促進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和公眾“多元交互共治”格局。
二是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綜合監管效能持續優化。調整充實自治州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堅持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每月下發工作提示,推進工作落實。今年以來,全州已組織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任務260個,抽查經營主體3251戶,發現問題388個;全州市場監管系統組織實施雙隨機抽查任務349個,抽查經營主體9220戶,發現問題540個。通過實施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對經營主體的檢查次數減少了71%。
三是統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信用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出臺《巴州市場監管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實施方案》,全面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建立守信激勵機制,積極支持和幫助信用良好的企業參與國家和自治區專利獎、政府質量獎、“新疆品質”區域公共品牌認證的培育和申報,提升市場競爭力。自治州有2家企業分別獲得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和自治區第五屆專利獎三等獎,1家企業榮獲第六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質量獎提名獎,2家紅酒企業獲得“新疆品質”認證證書。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加強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開展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3473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因連續三年未年報而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428戶,因嚴重違法行為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13戶,依法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對失信企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懲戒失信,倒逼誠信,激勵守信。建立信用修復機制,暢通“線上+線下”雙向服務渠道,推行“兩書同達”,幫助失信企業主動糾錯,重塑信用。將613戶企業、144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移出經營異常名錄、9173戶個體工商戶取消經營異常標識,實現信用修復,煥發發展活力。
四是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信用賦能監管持續深耕。依托新疆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通用型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對全州3.56萬戶企業進行信用評價分類,設定4類信用風險等級(信用風險低A類、信用風險一般B類、信用風險較高C類、信用風險高D類)。積極探索重點領域信用風險分類監管,以食品生產企業為切入點,出臺《巴州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及信用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在食品生產領域推行“信用風險+雙隨機”監管,對不同信用風險等級的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提高監管的科學性、精準性和靶向性,實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全州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以“信用風險+雙隨機”方式抽查企業8074戶,發現問題276個,其中對高風險企業檢查的問題發現率提升了近8倍,使市場監管實現了從“大海撈針”到“池塘撈魚”的場景轉換。
五是試點“絲路有信”企業信用碼,信用監管工具有效擴充。積極推廣應用“絲路有信”新疆企業信用碼,為經營主體和社會公眾參與信用評價提供便利通道,推動形成線上線下一體,經營主體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互為支撐的協同監管格局。經營主體通過“絲路有信”信用碼亮身份、亮責任,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自律誠信經營;消費者通過掃描“絲路有信”二維碼,實時查詢經營主體信息,實現明白消費;監管人員通過一鍵掃碼,快速核對經營主體信息,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實施“掌上監管”。目前,全州已推廣應用企業信用碼1280多戶,覆蓋面涉及八縣一市各大商圈經營主體和全部食品生產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