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顯示我的信用良好,因此享受到審批提速30%的服務。”不久前,海口個體戶王先生在海口美蘭區政府服務中心辦完該業務,只用了1個工作日。
將信用信息嵌入審批流程,今年以來,我省享受告知承諾、容缺受理、信用免審、審批提速等激勵的辦件已有154萬件,信用等級審批服務實現各市縣全覆蓋。
這是“誠信海南”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的一個縮影。
以信用體系建設“一根針”穿引社會治理“千條線”,近年來,我省各地各部門因“信”施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網不斷織密,超百個信用應用場景接連亮相,“信用紅利”惠及各類社會主體——
市場監管部門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為參與創建“放心消費承諾單位”的經營主體賦予信用“一戶一碼”,消費者掃碼即可查商家信用;三亞市崖州區依托海南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建立豇豆電子化信用檔案,用好“豇豆二維碼”溯源追溯,賦予豇豆“信用身份證”;文昌創新推行“信用+一證多址”改革,有效解決經營主體許可證辦理次數多、周期長、管理成本高等問題……
對于企業或個人而言,信用越好,享受到的服務越多。
自從發現信用能“變現”,海口市民吳龍如今出門辦事或游玩,必不可少的一個動作便是打開“金椰分”平臺。“信用越高,享受到的免排隊、免押金等服務就越多。”吳龍說,這讓他愈發珍惜自己的“金椰分”。
“我們修訂了個人誠信積分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對守信主體的激勵力度。”省營商環境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7月底,“金椰分”應用場景已覆蓋行政審批、交通出行、酒店住宿等20多個領域,注冊用戶突破100萬人,使用超220萬人次。
對于監管部門而言,信用畫像,正讓監管變得更精準。
承建項目獲得省級優質結構工程表彰,加1.5分;未采取有效防塵降塵措施,扣1分……打開海南省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會發現全省各類建筑市場主體均被貼上了不同的“信用標簽”,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一舉一動”,也都被量化為不同的信用分值。
“根據這一信用評價結果,我們在行政許可、市場準入、招投標管理等方面,對各類建筑市場主體實行差別化監管。”省住建廳建筑市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舉例,譬如企業或從業人員的信用等級越高,職能部門對其監管檢查的頻次也就越低。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24個省級單位的206項行政檢查事項實施信用監管,僅今年便有11個單位的12個領域新增信用監管辦法,信用監管覆蓋面持續拓寬。
“去年,我省創建完成103個信用應用場景,其中12個場景入選國家優秀案例。”省營商環境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眼下,我省正按照“一市縣一特色,一部門一精品”的工作思路,進一步研究推動相關信用應用場景的整合提升,打造更多具有海南特色的信用應用場景,讓信用切實成為生產生活的“硬通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