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津市津南區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突出數據治理、信用監管、應用拓展“三個抓手”,在“夯基礎、強機制、拓場景”上持續發力,有力唱響了“誠信津南”的主旋律,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奮力開創津南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固本強基,信用數據歸集水平得到新提升。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動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化管理,編制2024年版信用信息目錄,組織數據報送業務培訓會,開展“雙公示”周反饋核實、“雙公示”月評估和公共信用信息雙月通報,提升數據報送的準確性、規范性、完整性。2024年累計歸集各類信用信息26萬余條,為信用信息拓展應用提供了基礎支撐。
創新改革,信用新型監管機制取得新成效。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推動在糧食、納稅、建筑等20余個行業、領域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充分運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將相關評價結果分別融入醫藥機構、文旅(網吧)、娛樂場所治安等領域評價模型中開展差異化監管。同時,在行政監管、審批服務、惠民便企等領域應用信用承諾,為市場主體縮減辦事流程和時間。此外,以踐諾激勵為導向,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的信用積分制管理,激活了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
惠民便企,信用助力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以信用賦能營商環境,豐富信用惠民場景,已在出行、餐飲、旅游、公共服務、會展等14個民生領域拓展信用惠民場景,提供消費優惠或免費服務,2024年以來各場景總使用量超4萬次,為誠信主體提供消費優惠超8萬元。大力推廣“信易貸”平臺,累計助力1936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信用貸款授信額度96.9億余元。在全區推行行政處罰決定書、信用修復告知書“雙書同達”,實現信用修復一口受理、一網通辦,助力130余家企業重塑形象、輕裝上陣。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基礎工程、民生工程。下一步,津南區發改委將聚焦信用服務市場主體、信用惠企便民,持續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經濟社會深層次融合,不斷擦亮“誠信津南”品牌,讓信用“軟實力”成為營商環境優化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