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服裝質量安全問題凸顯
色牢度、成分標識不符、pH值超標成“重災區”
本報訊 (孫霞云)為保護消費者安全和健康,自2011年1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將部分進口服裝納入強制的監管范疇。檢驗監管結果顯示,進口服裝質量安全堪憂,全年批次不合格檢出率達10.2%,其中有861批因涉及安全項目不合格而被退運或銷毀。
2011年,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共受理報檢進口服裝36951批、5232萬件,貨值69536萬美元;實施抽檢14959批,共檢出不合格1521批、73萬件,貨值1220萬美元。產品涵蓋了嬰幼兒服裝、兒童服裝、襯衣、睡衣和泳衣等多個類別,主要集中在棉、麻、粘纖、莫代爾、萊賽爾等纖維素纖維以及毛、絲等動物纖維,多為黑色、紅色、藍色等深色紡織制品。
檢驗結果表明,在各種質量安全問題中,進口服裝的安全和成分指標不合格現象非常突出,色牢度、成份標識不符、pH值超標成為“重災區”,分別為776例、454例、371例,占總不合格樣品數的46.5%、27.2%和22.2%。其他不合格項目還涉及甲醛含量超標、禁用偶氮染料不合格,分別為60例和7例。其中,尤以涂層和植絨印花面料、牛仔布及天鵝絨織物容易耐干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從不合格產品的原產地看,主要來自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韓國、印度、孟加拉、中國香港、葡萄牙、美國和日本等。
針對進口服裝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國家質檢總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進口服裝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以維護自身健康安全:
一是要了解我國對進口服裝強制性標準要求。目前我國針對進口服裝的檢驗依據主要是GB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和GB5296.4《消費品使用說明 紡織品和服裝的使用說明》兩個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401對服裝的安全性能提出了要求,檢驗項目有甲醛、禁用偶氮、pH值、色牢度和異味,這些項目的不合格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而GB5296.4主要針對的是服裝的標志和使用說明,檢驗項目有纖維成分和產品標簽,產品標志雖然不屬于安衛環項目,但纖維含量、洗滌方法、號型尺寸等信息錯誤或不完整,也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穿著使用。
二是要了解進口服裝可能存在的危害。服裝在生產過程中,因印染等生產環節需要加入各種染料、助劑等化學制劑,而在后整理過程中由于漂洗不充分等,會使得部分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面料上,造成最終產品甲醛、pH值等不符合標準規定的要求。服裝不像食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不是那樣明顯和迅速,但是其潛在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且更具有隱蔽性。以上指標不合格的服裝與人體皮膚長期接觸,將導致皮膚表層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壞,會造成刺激皮膚和黏膜、破壞皮膚酸堿平衡等潛移默化的危害,嚴重的可能誘發癌癥。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將購買的進口服裝用清水洗一遍,尤其是內衣或嬰幼兒服裝。
三是要掌握購買進口服裝一些的必備常識。一是進口服裝原產地標志的辨別。看衣領商標的附近或者下擺側縫的標注是哪國制造的,對于法檢進口服裝,還可以要求經銷商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以辨別真偽;二是服裝散發異味的辨別。看有無發霉、魚腥味、香味或防臭味,散發異味說明有過量的殘留化學試劑存在。三是服裝號型的辨別。不同國家及不同品牌的企業對服裝尺寸大小的標注方式都不一樣,消費者應首先根據中文標簽中我國的號型標注來選擇合適的服裝尺寸;四是安全類別的辨別。我國將服裝的安全類別分為A、B、C三類,在購買進口服裝時,需特別留意服裝中文標簽上注明的安全技術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