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塑化劑風波幾乎成了盡人皆知的事件,在媒體的報道中,廠家有說明、協會有聲明、專家有說法。鋪天蓋地的信息中有已知的,有模糊的,也有未知的。
已知的很多。首先是塑化劑有毒,報道引用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曾經說過的話:塑化劑比三聚氰胺毒20倍!但是有毒是否有害反倒成了未知,有業內人士認為白酒中的塑化劑對人體是否有毒副作用還需要請國家級的專家鑒定,是殺雞用牛刀?還是嘲弄當今的所謂牛刀只配殺雞?中國酒協也指出,塑料制品(設備)在白酒產品生產過程中,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現因塑化劑致病的案例。試問,是40年來白酒中的塑化劑致病問題沒有被關注?還是白酒中的塑化劑不會致病?這是急需成為已知的未知。
已知的還有,目前我國的國家標準中還沒有塑化劑的限量指標,中國酒協在其聲明中已建議衛生部門進行白酒塑化劑殘留量安全風險評估,待評估后制定出白酒產品塑化劑安全標準。國家標準中何時才能增加塑化劑的限量指標?風險評估至少需要幾代小白鼠的比對實驗,什么時候制定國家標準,是否首先制定行業標準然后制定國家標準目前還是未知的。在國家標準沒有指標限定的情況下,衛生部的規定是否應該執行?在報道中,這似乎是未知的。應該明確的是,在塑化劑危害沒有新的評估結果的情況下,如果制定國家標準,衛生部的指標極有可能被國家標準直接引用;即使經過風險評估,衛生部的指標也是國家標準最重要的依據。“超標”的說法雖然不夠嚴謹,但衛生部的規定指標難道不可以成為超標的依據?難道沒有國家標準,就“不存在所謂超標2.6倍的問題”了?
兼容已知的、模糊的和未知的信息似乎更多,酒鬼廠家、行業協會和大部分專家都否認白酒企業添加塑化劑,理由簡單但非常可信,因為添加塑化劑無利可圖,白酒中普遍存在的塑化劑是在生產過程中接觸到了塑料制品造成的。這是一經解釋就成為可靠性極高的已知信息。但質量低劣的塑料生產設備向白酒中遷移了塑化劑,降低了生產成本,這難道無利可圖?有報道透露,為了讓年份不夠的酒好看,為了偽造粘杯掛杯的效果,有的企業使用增粘劑,增粘劑就含有塑化劑成分,一些添加在酒中的香料也含有塑化劑。報道引用的都是無名無姓的專家或分析人士的話,是事關重大不便披露還是媒體添油加醋,就成了模糊的和未知的了。
已知的信息中,中國酒業協會聲明中的“中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于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對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似乎很給中國白酒的力。但是,高檔白酒塑化劑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塑化劑含量較低,說明存在問題的是規模以上的企業,因為規模以上的企業幾乎沒有不生產高檔白酒的。至于“遠遠低于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的“相關”很令人費解,白酒與白酒相比才對,為什么要與食品相比,“相關”食品又是什么?難道國外食品標準對塑化劑含量的規定比我國目前白酒中塑化劑平均含量還要高?是哪個國家或哪個國際組織的標準?泛泛之說透露的,其實是個模糊的甚至是未知的信息。
高檔白酒塑化劑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塑化劑含量較低,是個已知的出乎意料的信息。既然白酒中普遍存在的塑化劑是在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的塑料制品造成的,而質量低劣的塑料生產設備向白酒中遷移的塑化劑應該遠遠高于質量相對好的塑料生產設備,難道規模以上企業使用的塑料生產設備的質量還不如規模以下的企業?如果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那么,塑化劑的來路到底在哪里?這可能是已知信息中隱含的最可怕的未知。
承擔送檢白酒樣品的檢測機構的權威性究竟是已知的、模糊的還是未知的?報道稱,這家機構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認證和中國計量認證,這是否可以說明這家機構的權威性?這個質疑出自不惜重金在市場上投入廣告的酒鬼酒廠家,難道檢測的時候不認市場,只有賺錢的時候才認市場?
還有一條重要的信息是已知的,即酒鬼酒臨時停牌,產品下架,白酒行業的市值蒸發了。未知的便是,這起事件的引爆點,是否是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